□李魏 来自台北的外表坊是在一种阴郁气氛的烘托中开始对人之生命习性的探究的。最先制造这一气氛基调的是节奏平稳、永不间断的水滴声和类似心电监测仪发出的嘀嘀声。实际上《交界》中所呈现的6个人生片断,或者说是6种特定氛围中的独立的生命状态,或多或少地都掺杂了某
种令人不那么愉悦的感受。 片断一的噩梦三角关系令人恶心、窒息;片断二的记者会照片事件荒谬甚至血腥;片断三的电话插拨诡秘、惊悚;片断四近似无言的对话再现沟通的尴尬无奈;片断五天亮了是充满情感纠葛的痛苦的自我挣扎;片断六猫狗婆婆,是心酸的,却又令人感觉到些许的温暖———或许只有当我们开始使用上述这些浅显的形容词汇来表述所获得的一手观感(绝非获取于文字资料的二手观点)时,基于某种共同生命体验与感受的共鸣才会在观众与剧创者之间真正营建起来。
然而就在上周五外表坊在青话小剧场的首演,当晚观看演出的每一位观众却都提前获得了一份有关《交界———六个独立异境》的主题内容简介。这份简介显然类似于媒体在电影公映前便已铺天盖地提前推出的各式影评,剥夺了观众首先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的基本权利。就在那一晚,当第四片断中演员在“好不好”的惯性中重复着彼此问候的内容时(这原本是一个会令许多人感同身受、无限感慨的写实意象),我身后的一位年轻的观众却在紧张地摩挲着手中那张内容简介,发出不合时宜的沙沙声,并悄然询问着同伴:“这一段的主题是什么?”
比这位年轻观众更令人费解的可能要属六个片断之间穿插的有关海马生活习性的投影文字说明了。在每一个过场中突兀地呈现,一定具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味,或许可以认为这是导演期冀更清晰地传达自己的主题给观众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认为在六个特定的氛围中,人类有着与这一海洋生物一一对应的生存习性;再可以认为,六个各自独立的故事需要如是一条线索加以贯穿始终。而实际上即使每个人的理解不一,这也无关紧要,唯一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感受,有一些感受很强烈,以至于在第二天的交流活动中,一位观众向导演倾诉,有一些让人感觉不那么舒服的气氛一直感染着他,折腾了大半夜,竟然没有入睡。我想,这应当是剧创者最希望达成的结果。
导演阐释
关于表演导演符宏征显然对《交界》在青岛的首演并不十分满意。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交界》中水的意象表现得并不鲜明,甚至几乎已经消失了。原因是青话小剧场的舞台并不具备设置水管的条件。“原先水的意象是贯穿整出剧的始终的,从开始第一片断中听到的滴滴哒哒声,到最后第六片断中灌满了猫狗婆婆的家。”
其二,对第四片断《近似无言的对话》中演员的表演不满。“那一段的节奏完全没有掌握好,我在台下都几乎看不下去了。”
关于海马“我比较喜欢水,喜欢游泳,所以就会有海马喽!开玩笑的。实际上是寻找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某种生命,与我们自己作一个对照。从而使人与自然界有一个很好的连接,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在那些有关海马习性的说明中,有一段是关于海马钩状的尾巴,它会自动地寻找一个身体的平衡点,联系到人,我们也是在不断寻找一个令自己安心的状态。人与海马之间会有一些共同的习性以适应生存的环境。”
关于实验性“的确相对而言,在这六个片断中特别是第二个片断《记者会照片事件》,写实的成分要大一些,表演形式上的创新和实验性要小很多,所以看上去更像是小品。但是我以为所谓的实验性并不仅仅是指表演形式的创新,还可以是题材的创新,文本的实验性,所营造的氛围的实验性。我可能更注重作品本身所要揭示的和反思的一些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