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情共舞
太阳城警戒
联合国授勋(张振贵/摄)
【新闻提示:去年9月,应联合国请求,中国政府首次派遣防暴警察开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这125位优秀中华儿女中,就有13朵警花。在海地承担维和任务的张振贵,赴海地前是广州市公安局东山分局副局长,还曾做过广州申亚的陈述人。在六个月的维和任务即将结束之际,恰逢“三八”妇女节,他披露了这13朵警花在海地的点滴故事。】
战乱、冲突、流血、死亡,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总是和这些紧紧相连。中国防暴队主要为当地警察和联合国民事警察提供武力支持,他们处置非法游行示威,参与搜索和逮捕罪犯,配合联合国维和部队开展收缴枪支行动等,巡逻和驻守的区域是首都太子港的两个最危险的地区———太阳城和布莱尔地区。
维和警察中的13名中国女警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吉林、广东、陕西、新疆等地公安机关,分别做着防暴队员、翻译、医生、护士等工作。在任务区,女警与男警除性别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性,一样要出勤作战,出入危险的执勤区域,手持钢枪,身穿厚重的防弹衣服,头戴防弹头盔,坚守在执勤据点,任热带的烈日暴晒,任风吹雨淋。
海地情:越洋而来先被蚊子轰炸
防暴队在经历连续23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抵达任务区后,欢迎他们的是饥饿的蚊子和不绝于耳的枪声。抵达的当天,他们不分男女,住在联合国海地稳定团提供的一间大仓库里,光线昏暗,空气闷热压抑。洗澡换衣都要跑到院子里联合国专门配备的简陋的塑料单人厕所中,那里,日间温度可达45摄氏度,待在其中超过5分钟,就有可能中暑。
由于空运物资没有到,男女队员之间没有可以用来遮挡的屏障,一开始她们只好和衣而睡,队员们戏称这是同房不同床。没有蚊帐,没有驱蚊药品,没有电风扇,水源紧张,一天只能冲澡1次,一天下来,她们身上被蚊虫叮咬的疙瘩可达数十个。
外出执勤时,上厕所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在太子港,你是找不到一个公共厕所的。这里的老百姓要如厕,可以很大方地随地进行:街边,墙角,不管旁边有没有路人经过。过路的人对此也不会引以为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次执勤时在车上放一个垃圾桶,桶上扎上塑料袋,以备不时之需。
在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所在地索纳比工业园区有一个雕塑,表现的是三只手托举着一个地球,象征着世界各国的人们相聚海地、帮助海地。今天,中国人民的友谊之手也越过大洋,共同托起海地的未来!苦,她们心里早就有所准备;情,她们却意外收获了很多。
战友情:枪声密布是他挺身而出
在太子港,没有一天是听不到枪声的。枪声过后,往往留下一团团血迹,或者一具具尸体。一些武装团伙不仅袭击当地的老百姓,也袭击联合国人员,甚至联合国维和人员。
英语值勤官韩轶秋回忆说,她第一次外出值勤是在去年11月18日,那天是海地的一个纪念日,情报说将有大规模的游行。她们值勤的地点就在布莱尔地区,这是太子港治安状况最复杂的地区之一。那天虽然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游行人群,但是她们周围一直枪声不断。
也许是因为以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枪林弹雨,一开始,她对枪声一点也不敏感,还在原地和其他国家的民事警察沟通情况。后来,枪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近,有几枪就从她们身边的小巷里传来,距她们也就十几米,她身边的战斗队员王加兴用身体挡住子弹打来的方向,一下就把她拉到防暴车后,掩护起来。
“当时并没觉得怎样,后来回想起来确实很感动,在最危险的时候,我的战友首先想到了如何保护我,而不是自己”。韩轶秋有些动情地说。
使者情:蒙族舞蹈引来老妪共舞
中国防暴队被当地民众和联合国誉为最友善、最亲民的队伍。法新社曾经报道,中国防暴队是微笑着执勤!
防暴队医疗组组长吴立格来自武警吉林省边防总队医院,她还是防暴队临时党总支的妇女委员。一次在布莱尔执行任务,有个十多岁的小女孩拿着一封用当地语言克里奥尔语写的求助信,请求帮助。事后吴立格问小女孩为什么来找她们时,小女孩说,因为她相信中国的警察,中国警察是最好的……
又有一次,吴立格在太阳城执勤时,遇到一个腿被子弹打断的男孩,吴立格为他止血、包扎时,尽管那个男孩痛苦万分,他还是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她,对她说:Merci(法语:“谢谢”)。第二天这里来了很多当地的孩子们,他们围着中国警队的医务车,嘴里不停地说“Chinadoctor,good!”孩子们用简单的英语同她们说中国的功夫、成龙、李连杰、李小龙……
高晓岚是防暴队的女战斗队员,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去年11月31日,她和十几名队员到驻地附近一家教会慈善学校和老人活动点,开展社区警务活动。见到中国维和警察,老人们高兴地鼓着掌、唱着欢快的歌迎接他们,蒙古族的高晓岚为老人们动情的歌声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在歌声中跳起了蒙古族舞蹈。这时,一位老太太突然走出人群,一边唱着一边与她一起翩翩起舞。老人是那样的热情和奔放,她俩在周围更加激越的歌声和掌声中忘我地跳着……
天色已暗,活动就要结束了,在他们挥手告别时,这位老人突然站起来,高唱当地的赞歌来欢送她们。老人唱得是那样投入、神情是那样专注,所有的人都在驻足倾听。高晓岚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和老人深情拥抱。
思乡情:迎接鸡年枪声代替鞭炮
北京时间2005年2月8日晚8时,除夕夜,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像往年一样如期和亿万观众见面。而此时,远在西半球的海地才是2月8日早上7时,但防暴队驻地早已打扫得干干净净,两个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了门口。门框上还贴上了手写的大幅红纸春联。上联:中华儿女惩邪恶威震海地;下联:炎黄子孙助善良情系祖国;横批:维护和平。
大队部的卫星接收系统也早已调试完毕,队里仅有的几台电视机前,挤满了思乡的人,对于大多数队员来说,这还是他们头一次在异国他乡且是动乱频仍的联合国任务区过春节。
防暴队中的“大姐大”,被队员称为“老金”的金慧敏,是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防暴突击大队女子中队中队长。“这回年三十我没有出勤任务”,谁知她还在暗暗庆幸,副大队长邵伟民就跑来通知:老金,马上准备好,一会儿有出勤任务。
“老金”坐上装甲车来到海地总统府前,广场上已聚满了欢乐的人群,2月8日这天正好是海地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周围都是持枪维持秩序的联合国军警和海地当地警察,中国维和警察的执勤点就在总统府附近的一条街道。她们驱车刚拐进街道,就听到“叭叭叭……”一阵枪响。刚开始还以为是鞭炮声,但大家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实实在在的枪声,海地警察都警惕地趴在地上。随着装甲车离执勤点越来越近,枪声也越来越密,车上的战斗队员都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到达执勤点后,在她们附近仍是枪声不断……这一刻,在祖国,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而她们是在枪声中迎接的新年。
尾声:授勋警花添艳五星红旗
2005年1月16日,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地。庄严的国歌再一次奏响,蓝天白云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在海地上空迎风招展。
这里举行的,是隆重的颁发联合国和平勋章仪式。这是所有维和将士日夜期盼的一天。“我最难忘的就是获得了联合国的维和勋章,因为我们中国防暴队的工作得到了任务区警察总监及各国维和部队和维和防暴队的称赞,我们在海地树立了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英语值勤官韩轶秋说起那天的授勋仪式无比激动。
“不出门不知道想家,不出国不知道爱国。踏出国门,让我更加体会到五星红旗的分量,到海地维和,是我无悔的选择。”25岁的北京女孩贺巍,说出了13朵警花共同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