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名海归派专家在青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各个科室成了“大拿”。而在市立医院,五六十名海归专家把持着主要科室。海慈医疗集团也有十几名海外留学专家……上个世纪末,岛城医院开始出现强烈的吸收海归人才势头。如今,在岛城的医院里,越来越多年富力强的“海归派”取代了“土生土长”的老“一把刀”,成了医院的“
顶梁柱”。让老百姓看重的“一把刀”带上了浓浓的洋味。
■求索篇
“海归”回归 青睐专业舞台 院长赴法三顾茅庐求贤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苗志敏是医疗界有名的“伯乐”,很多海归都是他亲自挖来的。但在挖“千里马”中最难忘的事情却是他的一次受挫。
当时,为了挖来一位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基因诊断专业的博士后,他开始出“大房子+大把票子”的优惠条件,而不久对方却去了北京一家只能为他提供筒子楼的医院。原因就是对方医院有着国内一流的学科实验室。
谈起这段经历,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海归人才看重的不是房子、票子和车子,能否为他们提供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发展空间才是吸引他们回归的最重要条件。”
2001年,“海归”张文一加入青医附院,苗志敏不惜重金更换所有的眼科医疗设备,投资500万元为眼科添置了玻璃体切割仪、超声乳化仪、眼底激光、显微镜等医疗仪器,并建造了国际一流的眼科手术室。
青岛市立医院心外科主任池一凡也是一位“海归”,岛城心外科最优秀的“尖刀”之一。4年前,为了将这个当时在法国马赛医院留学的人才挖来,市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玉安就上演了一出“三顾茅庐”,在法国考察的时候,三次找到池一凡,发出“英雄帖”。
直到最后在临回国的前夜,孙玉安和池一凡夫妇一直谈到了凌晨3点才做通了他们的工作,将“千里马”请回了医院。记者田璐
■思索篇
“海归派”带来了什么 为岛城带来顶尖医术
“这些从海外归来的专家能让岛城的医疗技术迅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苗志敏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曾经留学以色列的青医附院心胸外科主任徐平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率先开展国内首例肺动脉瘤移植微创手术、率先在国内施行左室减容术、在一次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为76岁老人搭起6座“心桥”,创下国内冠状动脉搭桥最多的历史记录。
为医院带来效益
市立医院在2000年成立心外科前,全年仅做13例心外科手术;而池一凡到来后的雷厉风行,使得手术数量直线上升,2003年全年实施了143例手术,仅凭这组数字,新生的市立医院心外科,就已跻身岛城一流心外科行列。
海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杜日映第一年就使科室的经济指标比前一年翻了两番,整个科室的医疗水平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达到了国内一流。
为青岛打出名气
以往遇到一些重病,很多患者都会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治疗。而如今,随着海归“一把刀“们的崛起,青岛医疗水平迅速提高,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医疗界都有目共睹。
去年,一位日照心脏病患者慕名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求治,可知名老专家告诉他:“青岛有位徐平博士,有他在,胶东半岛的心脏病人没有必要赴京求医。”
■对话篇
“海归派”坦言 岛城厚爱人才
曾经留学澳大利亚的海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杜日映说:“我是被海慈医疗集团的诚意所打动才到青岛来的。”
杜教授1999年来到海慈医院后,医院领导首先是为他提供了一套东海路上的150平方米住房,又投资600万元在医院建设了国际上一流水准的导管实验室,并聘任他为医院的首席主任医师。杜教授说:“我亲身体会到青岛市对人才的重视和厚爱,我想将来可能一辈子会留在青岛。”
岛城主张大力 引进“海归派”
能够吸引各类人才创业的城市,才是最有竞争力的城市;能够使各类人才创业成功的城市,将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在最新出台的《青岛市人才队伍建设“十五”中期评估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大力引进“海归派”和“外援”。
适应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需要,青岛市将广开渠道,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