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日前,遂宁市冯女士向记者打来热线电话诉苦:“蛋白质”、“艾滋病”、“粪量”等令人听不懂的语言,竟然成了她14岁女儿与人交谈的常用语。家长担心这种语言一旦泛滥成灾,将对传统的中国语言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
家长:听不懂孩子说的话
冯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与同学有一段“经
典”对话:“某某同学不但是个‘青蛙’,而且还是‘蛋白质’……”女儿口中的这些“另类语言”差点让冯女士气晕,不料女儿竟说:“妈,你简直是个‘木疙瘩’,连这些时髦语言都不懂!”更是将冯女士气了个半死。
采访中,李女士也讲述了女儿的一件事。前不久,读高一的女儿收到同学一张贺年卡,上面写的一段话让李女士大开眼界:“你是我‘粪量’最重的朋友,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得上艾滋病,越长越精彩!”李女士觉得很奇怪,女儿解释说,“粪量”就是“分量”,“艾滋病”指的是“爱知病”,是指热爱知识的意思。李女士总觉得怪怪的,也不知道如何理解“长得精彩”一说。女儿说,班上很多同学都这样说。
调查:学生酷爱网络语
记者在一些中小学校园调查发现,冯女士所说的“听不懂”的语言是目前在网络世界十分普遍的语言。21日下午,记者在遂宁中学大门口一公用电话亭听到一女生打电话:“哇噻!你好爽哟,我就不如你了,还没‘海皮’(Happy)够哟,又要上学了”,“到学校又要面对那些看不懂的‘东东’,真是‘晕’。”
忧心:丢弃传统语言精粹
家住介福路的钟女士担心地说:“儿子接触了网络后,张口就是一些奇怪的词语!为什么好好的‘为什么’孩子要说成‘为虾米’,好好的‘这样子’孩子要说成‘酱紫’?传统语言的精粹,怎么就轻而易举地被这种奇怪的语言代替了呢?”
家住南小区的郭女士说,儿子今年15岁,上网后经常会冒出一些自己听不懂的词汇,“哎,有时候真觉得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我非常担心,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会跟儿子无法交流谈心。”
教育专家
“网络语”口语化值得关注
记者就学生泛用网络语言一事采访了遂宁市有关专家。一位从事语文教学30年的特级老师认为,将网络语言口语话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语言,由于受空间、环境的限制,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大多要经过深思熟虑,“想好了你再说”,这样的语言大多是积极的、健康的。
网络普及后,派生出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短平快和效
仿性。比如“粪量”这个词就是因为聊天者在拼音打字时的误写、谐音,一旦被网友效仿后很快得到普及。热爱知识在他们的键盘里被浓缩成爱知,继而转化为“艾滋病”。加上在网络上交谈的人天南地北,部分网友将广东沿海地区的方言、土话也作为网络语言来传播,因此,网络语言就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了。这位教师认为,青少年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学得更多的知识,本来是好事,但由于他们鉴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不从他们的学习习惯、交流方式上进行正确引导的话,他们很可能会成为汉语言运用的另类。
责任编辑:孙琦
作者: 余勇
来源: 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