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她三四岁时就失去了妈妈,父亲带着她和瘫痪在床的奶奶艰难度日。父亲倾家荡产给奶奶治病,并供她读完了高中。
■1998年,她揣着父亲借的、老师凑的、同学给的学费来到山东财政学院报到,从那以后,大学四年她再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2003年,她的奶奶去世
时,她已经是山东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把父亲“骗”到济南,自己四处打工挣钱养活老父亲。
记者见到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女研究生李文华时,已是晚上8点半,那会儿她刚从郊区的济南钢铁厂挤一个小时公交车赶回学校,正饥肠辘辘地在学校门口的小饭店门前逡巡。
这就是近一段时期以来李文华的日常生活,白天,她要赶到济南钢铁厂做兼职翻译,有时还要做些家教;晚上,无论多晚赶回学校,她都要熬夜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李文华之所以这么辛苦,是因为她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奉养从小相依为命的父亲。她是带着父亲来读研究生的。
与父相依为命艰难读完高中
李文华是淄博市桓台县周家镇人,今年25岁,她三四岁时就失去了妈妈,与父亲相依为命。奶奶患有偏瘫,常年躺在床上,父亲倾家荡产给奶奶治病,还借了大量的债。
李文华的学习成绩出奇地好,从小学到初中从没出过前三名。上到初三,正当同学猜测学习最好的李文华会考哪所重点高中时,李文华却突然做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考中专去!“家里穷,父亲不容易,我中专毕业后即使每月能赚100块钱,也能帮帮父亲。”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李文华的命运。那天,桓台一中的校长到李文华所在学校有事,老师们向校长极力推荐颇有潜力的李文华,校长很欣赏她的才华,就拿走了李文华的档案材料,答应让这个女孩免试进桓台一中读书。
免试进一所重点高中读书,这是多少富裕家庭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却遭到了李文华激烈的反对。第二天,她先赶到老师家,然后又去教导主任、校长家,要他们帮助自己要回档案。校长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带着李文华去了桓台一中。在桓台一中校长家,校长毫不迟疑地将她赶出家门,让她回去耐心等通知书。
李文华大哭着回了家,父亲看着满脸泪水的女儿,心都要碎了。他说:“孩子,你读书吧,爸爸尽最大努力支持你。”可李文华哭得更狠了。
天天馒头咸菜度过大学四年
1998年,李文华考上了山东财政学院经贸英语专业。她揣着父亲借的、老师凑的、同学给的5300元钱来到济南,那是她考上大学后第一次从家里拿钱,也是最后一次。
李文华说,她在大学里每月生活费不到100元,早上吃一个包子一份咸菜,5毛钱;中午吃一个馒头一份咸菜,4毛钱;晚上吃一个馒头半份菜,不到一元钱,这样全天加起来也不到两元钱,但李文华很满足。
但这100元钱,父亲也拿不出来,李文华完全要靠自己。大学四年里,李文华利用业余时间干过推销、家教,给外面各种成人高考班、暑假培训班代课,去工厂里当翻译……她的学习时间都是在深夜、在饭桌上,到快考试了实在忙不过来,她就把考试要点抄在卡片上,坐公交车时默默背诵……
李文华一直记得一个下着大雪的夜晚,那时候,还有一星期就要期末考试了,可她还要冒着大雪步行去做家教,李文华的棉衣非常薄,都是别人穿剩下给她的,她紧紧裹着身子,手里拿着一部“随身听”,边走边温习考试的知识。学生家很远,路上连个路灯也没有,李文华走着走着就流下泪来,别人这会儿都在暖和的教室里复习,可自己要是不努力,就连饭也吃不上……
奶奶与世长辞女儿带父读书
2003年春天,卧病在床近20年的奶奶去世了,那时的李文华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山东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文华回老家埋葬了奶奶,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她心如刀绞,李文华下定决心:自己走到哪,就要把父亲带到哪。她找了一堆理由把父亲骗到济南,说什么也不肯放他一个人回老家。
从此,父女俩过起了相依为命的日子,李文华给父亲联系了个宿舍管理员的工作,李文华宿舍的同学和父亲熟悉起来,也“老爹”、“老爸”、“老叔”地叫。
李文华更加勤奋地读书、打工了,她业余时间揽了更多的活,以让爸爸生活得好一点。
想给老爹成家让他安度晚年
虽然天天都能看到父亲,李文华仍然不放心:“我难受时还可以向朋友、同学诉说,可爸爸在济南一个人也不认识,他难受时能向谁说呢?爸爸孤独了半辈子,该给他成个家了。”
文华四处托朋友,找熟人,想给爸爸介绍个老伴,父亲很为难,女儿工作后就要面临找朋友、成家、买房这些事,做老人的不能再给女儿添麻烦。但女儿下定决心:“将来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多挣钱,这不全是为了你,我要给那个妈妈幸福。”
父亲听了这话很欣慰,他开始逐渐适应济南的生活,他没事时喜欢四处逛逛,以前都是用家乡话跟人说出去“遛遛”,但现在很严肃地说要去“晨练”。
李文华也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她会跟同学借钱,但李文华很守信用,大四那年,为了毕业前把全部欠款还上,她星期一到星期五在济南成人教育班教英语,星期五晚上连夜赶到潍坊再上两天课,夜里12点,常常有人会看到一个小姑娘在火车上备课,星期天晚上,李文华又这样赶回济南。
今年7月份,李文华就要研究生毕业了,经过与父亲商量,李文华与山东大学达成了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协议,对这个工作,李文华很满足,“我从小就是从贫困中长大的,知道贫困生的难处,如果我当了老师,就会主动去帮助他们,曾经有这么多老师、同学给了我爱,我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本报记者 张洪波 实习生 杨光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