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是所有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百姓最关心的一件事。前些年,人们关心的是一斤粮食一斤鸡蛋涨多少,现在的话题却集中到房子这样的“特大件”上了。3月17日,央行正式上调商业银行住房信贷利率。这一举措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房价”这一热门话题上。
房价近几年好像吃了兴奋剂,
价格一路狂飚猛涨,许多地方几年翻一番。据说上海徐汇区的房价已经窜到一平米一万六千元,陆家嘴更是几万一平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第4季度,35个大中城市中,有9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超过10%。其中,青岛同比上涨19.8%,南京15.2%,济南13.7%,杭州13.4%,沈阳12.0%,成都11.4%,宁波11.1%,上海10.4%,重庆10.3%。2004年全年新建商品房平均售价上涨14.4%,远高于其它各类物价涨幅。回顾近几年涨价历程,上海房价自2000年开始上涨,4年翻番。杭州更惊人,3年涨一倍。北京在奥运、中央商务区等概念推动下,连通州、大兴等远郊区房价也近翻番。照这样看来,全国同时“普涨”已是不争的事实。涨得多的上海被视为“龙头”,成了“众失之的”。
那么,房价为什么会普涨?又为何选在近几年大涨?
首先,刚刚结束没几年的福利分房,使得亿万中国百姓必须从“无产者”转为自行购房的“有产者”。私人购买力的迅速形成无疑是商品房销售的最基本条件。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公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渴望也越加迫切,不仅众多已有旧房者要重新购买、更换更大更舒适的,每年约800万对结婚新人中也有相当部分需要购房。广阔的市场空间、强大的需求无疑为房价上扬提供了巨大源动力。
其次,90年代以后职工工资普遍出现较大上调,人们腰包渐鼓,不少家庭都有了余钱。与此同时,“积极储蓄支援国家建设”不再时兴,银行利率9年8次下调,早成负利率。国家提倡消费拉动内需,投资、保值、增值开始成为议论焦点。但期货不是一般人“玩”的;炒汇太专业,也没那么多外汇;股市连续4年走“熊”,至今一撅不振;保险理赔难、业务员高提成,感觉一点不“保险”。买房投资,拥有一笔能“流传”的不动产成为相当多人的共识。加之银行1998年起对个人贷款购房实施鼓励政策,城镇居民一户购买多套住房的情况已相当普遍。仅上海市统计局最新抽样调查,21.7%的上海城镇家庭已拥有两套以上房屋,三套以上也达到2%。央行3月18日公布的2005年1季度对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有22%的居民准备在未来三个月购买住房。
此外,“大城市效应”在房价上涨中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上海凭借雄厚基础实力成为中国经济领头羊,申办世博会、承办APEC峰会等大型活动,使之在国际和地区间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天然优质深水港更使其在贸易航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北京本已是首善之区,又乘奥运东风、海淀区IT和高新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诸如杭州、天津等许多城市也都有着各自的优势或优惠政策。各城市兴旺繁荣除引来众多投资、诸多国际著名企业外,当然也吸引了大量“北漂族”、海归派、留学生、民营企业家和外商。这些新“移民”往往充满活力,具有较高学历与收入,为房价上涨做出的“贡献”着实惊人。
还有,大城市房地产投资的广阔“钱”景,当然也逃不过商人的眼睛。房地产公司、各式楼盘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同时,诸如虚假按揭、囤积哄抬楼价、买空卖空制造虚假繁荣等黑幕也被陆续曝光。一些炒房团四面出击,钻政策空子,仗着“投资”之名大搞“投机”。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推波助澜,勾结商家帮着炒高房价,把生地炒成熟地,把熟地炒成热地。同时,还在热炒“概念”,什么经济圈、商贸圈、花园区、黄金区,等等,造成经济繁荣景象,增加税收,制造政绩。这种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楼市和经济秩序,制造了大量“泡沫”,使人们想起了前几年狂热的股市。楼市的风险和危机主要来源于此。
上述诸多交织盘错的合理与不合理,理性与非理性,合法与不合法的因素,形成“合力”,使房价狂奔,也使各方在楼市是否存在“泡沫”、哪些地区存在“泡沫”、“泡沫”大小等一系列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而上海以其中国第一大都市、“金融中心”、“东方明珠”等身分,在绝对房价和涨价速度上均名列前茅,难怪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房价之高、居民难以承受之痛,及客观存在的炒家、黑幕,高层和各地政府已经予以高度关注,积极着手出台措施,严打炒楼,力图减缓、遏制楼价无序疯涨。如上海,将对网上备案房源超过200套、合同撤销排行榜位列前三名的楼盘展开调查。“富海商务苑”、“耀江花园”等7家楼盘已因涉嫌网上虚构合同被勒令停牌。上海财政局、地税局也宣布除调整上海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购房贴息外,将对居住不满一年出售的二手房征收5%营业税。根据上海经验,北京市房屋交易信息公示和预售合同网上签约系统也已正式运行,也将对合同撤销率过高或恶意退房给予充分曝光,严打虚假繁荣、哄抬房价行为。而本次央行上调房贷利率,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对市场发出一个信号!相信还会有其它措施陆续出台。
市场经济一切应市场说了算。房价可以根据经济规律、市场需求正常地涨跌。但任何一个负责的国家和政府都不会允许大肆投机、胡乱涨价的行为存在。
尽管中国的政令对市场还有着相当作用,但政府也要考虑稳定大局与各方利益,不能过于指望下“猛药”。何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产商、炒家、机构为利益驱动会联手“硬扛”,继续提价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这种博弈的继续,使房价的走向带有不小的变数。当前中国股市的“熊”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楼市。人们正拭目以待,寄希望于各级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提高,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与发展,别让股市的疯狂与惨跌在楼市上重演。(作者/蒋元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