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周来,由日本挑起的“竹岛日”事件正在触发日本和韩国之间的新摩擦,使稍有缓和的韩日关系又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事态如何发展引入瞩目。日方发难触发韩日新摩擦3月16日,日本岛根县议会不顾韩国方面的强烈抗议通过了“竹岛日”条例,引发了韩国各界人士的抗议活动,有人甚至不惜以自焚表达讨日决心。韩国政府也于17
日将日方的“竹岛日”条例案看作“第二次侵略”。韩国总统卢武铉21日表示,为从政府角度就历史问题和独岛问题制订对策,应尽快对政府组织结构进行全面调整,组建专门处理以上问题的常设机构。韩国总统府发言人金晚洙披露,当天上午卢武铉总统主持召开了首席、助理秘书会议,在听取国家安全委员会事务次长关于历史问题和独岛问题的政府工作报告后,作出了上述指示。被日本称为竹岛(韩国称为独岛)的小岛是一座位于日本海(韩国称之为东海)中央的火山岛。它由东、西两个小岛和34块岩礁组成,总面积为18。6平方公里,两岛之间有一条150米宽、330米长的水道相隔。竹岛距韩国郁陵岛约90公里,而离日本最近的隐歧诸岛约为160公里。该岛领土主权之争是韩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为了避免领土争端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日韩两国曾经签署了《新日韩渔业协定》,并于1999年1月生效。根据这个协定,日韩两国共同管理独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不设专属经济区,并划定两国渔民可以自由捕捞的临时水域。早在上月22日,日本岛根县议会提出的制定“竹岛日”条例案。岛根县一直把独岛视为其管辖区域,提出“竹岛日”是为了纪念独岛归其管辖100周年。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李揆亨2月23日就此发表评论并表示了遗憾。李揆亨在评论中表示,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国际法方面来看,独岛都属于韩国领土。这是侵犯韩国主权的行为,强烈要求日方立刻废除该条例案。因此,日本岛根县议会强行通过“竹岛日”条例必然会激起韩国政府的强烈不满。韩国政府17日召开了由国家统一部长官郑东泳主持的国家安全会议常委会,制定并公布了新的对日政策的原则,要求日本政府彻底查明殖民地时代的问题真相,向韩国谢罪并彻底反省。据悉,针对韩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进行谢罪和反省一事,日本政府已拟定了一份回应韩国的意见,说日韩间的赔偿问题业已解决,并让町村外相对外发表了讲话。韩国的强硬反应异乎寻常政治分析家认为,韩国政府发表的对日政策新原则,显得极不平常。
在竹岛问题、教科书审定问题招致舆论不满的情况下,这一新原则显现出卢武铉总统和韩国政府的强烈不满情绪。他们还认为,卢武铉政府希望通过“新原则”来向日本展示强硬姿态,借此调整国内的政策基础环境,使民众反日情绪趋于平静,进而提高政府的向心力。韩有关人士指出:韩国“要根据日本的反应来考虑进一步的措施。不管怎么说,目前两国关系调整起来会比较费事”。日本《朝日新闻》在评述目前韩日摩擦的严重程度时说:“这是韩国几十年来首次在发表方针时点出日本的名字,是卢武铉政府特有的方式”。
朝鲜半岛形成南北联合“讨日”局面
日本《产经新闻》18日刊登一篇题为《半岛南北在竹岛问题上联合斗争》的文章认为,因岛根县制定“竹岛日”而引发的韩国反日情绪在激化,北朝鲜也支持韩国,今后围绕竹岛问题,将日益呈现“南北联合斗争”的态势。在南北联合反击日本的斗争中,甚至出现了“统一气氛”。该报还援引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上就竹岛问题发表评论强调说,“日本为实现侵略朝鲜的野心,也想把手伸向地理位置重要、天然资源丰富的水域”。“我民族已经怒火冲天”。其实,在日本岛根县议会制定“竹岛日”在日韩间刚引发摩擦时,朝鲜就即刻声援韩国,包括《劳动新闻》在内的朝鲜媒体谴责日本:“这是日本反动派大白天公然抢劫的本性大暴露和无耻行径的丑恶表演。”并宣布在竹岛问题上南北要“联合斗争”。
弥合韩日摩擦绝非易事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60周年,同时又是韩日建交40周年。为了使韩日关系能在此刻获得一个发展双边关系的契机,两国领导人在去年首脑会晤中同意把2005年作为“韩日友好年”,而且双方已经开始实施从政府到民间的各种双边交流活动。但“竹岛日”事件的爆发再次凸现,要解决韩日之间历史上的积怨绝非易事。李揆亨在事发后抨击日本:韩国正为促进两国人员和文化交往、深化两国国民间的理解和友谊而共同努力,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如此轻率的举动与两国政府的努力方向背道而驰,这不得不使韩国开始怀疑日本是否真的希望发展与韩国的友好关系。
有消息说,日本驻韩国大使高野纪元已于13日回到日本,日本方面的解释是他回国汇报工作。据报道,在高野纪元回国之前,韩国政府已经向其充分说明了韩国政府在韩日关系上的立场。如果日本政府能够从中做工作,日韩双方各让一步,那么独岛问题可能会摆脱目前这种“暴风前夜”的状态,否则建交40周年之际的韩日关系将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韩国国内舆论要求召回驻日大使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政治分析家们普遍认为,韩日关系的走向正处在十字路口,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面临着严峻考验。(阿彭)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