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真是太好了,今年4月份青岛要办德国周,我可以将我画的德式建筑钢笔画作为点缀———举办一次画展。”昨天,家住如东路的孙桂琪先生通过本报热
线表达了他的想法。
据47岁的孙桂琪介绍,上学时,他就跟随岛城名师学习绘画,1977年入伍到部队担任放映员,并从事美术创作。在军区举办的美术作品比赛中,他的作品获得一等奖。1981年复员回青,在对外供应公司从事商业工作,走遍国内各口岸城市,相比之下,对青岛独特的建筑产生了艺术灵感。于是辞去工作,专心对建筑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钢笔画的特点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钢笔画的风格。
在孙桂琪的画室,《迎宾楼》、《烽火楼》、《天主教堂》一幅幅近乎完美的德式建筑钢笔画跃然纸上,在色彩的映衬下,钢笔的笔触线条,顺着光线的指引,对建筑进行轻柔抚摸或刀削雕琢,似流水柔情又坚固稳重。据孙桂琪介绍,用钢笔表现古建筑是最好的一种方式,青岛文化结合中西方特点,特别是哥特式建筑分布于岛城的各个角落,他花了5年时间,踏遍青岛每一个角落,寻找古建筑,并全身心投入绘画当中。一幅完美的古建筑作品的完成要累计四五天时间,有时,碰到创作兴奋点,他会挑灯夜战,一气呵成。
目前,孙桂琪已绘制了三四十幅德式建筑的钢笔画,他想利用这次德国周交流的机会,让世人认识青岛、了解青岛,从而宣传青岛。
此外,为了两国友谊,他也可以无偿将画捐出去,送给德国友人。(记者 王汉峰)
■相关介绍
钢笔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力的绘画艺术,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许多欧洲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些著名插图都采用了钢笔画。我国20世纪30年代也曾流行过钢笔画,“文革”后,钢笔画艺术创作每况愈下,画钢笔画的人已是寥寥无几,优秀的钢笔画作品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