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刊发了《爸爸只想知道你平安!》的报道后,一个“半路”美术生的精神压力,引起无数岛城市民的共鸣
。从昨天下午开始,上百名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提供线索,或恳谈子女的教育问题。
●市民线索:
晓丽可能仍在青岛
截至到今天上午,有近十名读者表示近期见过一个相貌相似的女孩,种种迹象表明,鲁晓丽可能仍滞留在青岛,只是不愿意露面。浮山后的王本顺老人告诉记者,3月7日傍晚,他和老伴在台东利群门口看到一穿灰色衣服的女孩,背着书包蹲在地上,用粉笔写了“我饿坏了”的字样,他赶紧掏了点钱给她。他回想起来,这个女孩跟晓丽长得挺像的。朱女士提供线索说,3月10日左右,她到台东青房置换交易房产,一个跟晓丽酷似的女孩正在租房子,要求只住几天最便宜的房子,但好像没有租到。
还有很多读者放下报纸就打电话。昨天下午5时许,开发区的崔先生紧急通知记者,刚才有个女孩打公话向朋友借钱到胶州去,说青岛的哥哥在找她,她不想见家人,虽然长相不是很符合,但情况很相像。于先生来电说,下午在302路公交车上发现一个女孩跟晓丽比较像,车到三中附近时下车走了。记者随后将这些线索转告了晓丽的爸爸鲁守礼,他们表示将马上查找,希望看到女儿的市民告诉晓丽,爸爸很想她!鲁守礼激动地表示,无论能不能找到女儿,青岛人的这份热情已经让他感到安慰多了。
●父母反思:晓丽出走让我猛醒
逼迫女儿半路转学美术、音乐、体育的现象在青岛并不少见,晓丽的出走,特别是晓丽留给爸爸的信深深地触动了岛城父母的神经。家住观海路的康女士说,以前只知道女儿不愿学美术,但自己从来没想过这些孩子竟然承受着如此大的精神压力。她表示今天会同女儿好好谈谈,如果女儿美术学得很痛苦,她情愿放弃以前的种种努力。
还有很多家长与记者探讨起孩子情商的教育问题。无疑,晓丽的性格是内向的,面对来自学习和家长的压力,她无法排解、无处倾诉,惟有逃避才能消解内心痛苦。晓丽的留信鞭挞着家长的心,不少家长发出这样的自责:孩子出走犯了一个大错,可我们作为家长是否过于武断,没有真正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是否滥于批评,没有耐心地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
晓丽的出走是一次警钟,一个契机,每一个内向的孩子、郁闷的孩子、想法被压制的孩子都有权利有理由获得与家长平等交流的机会,特别是艺术考试的虚火,也该听听孩子的意见了。欢迎读者朋友继续拨打13206390561提供线索,畅谈您的看法。记者曹为鹏实习生盖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