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将青岛这座城市的称谓与一系列的强势品牌相连接。2001年,全国评出的57个名牌产品中,青岛独占8项;2004年,央视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青岛位列其中,获奖理由依旧与全国独树一帜的品牌集聚效应有关。
然而,要打造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
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必然要完成强悍的城市品牌的蜕变。从品牌城市向城市品牌跨越的征途中,文化将是活跃和不可或缺的因子。
城市需要文化命名
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2005年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中,“音乐之岛”与“影视之城”首次从文化的范畴完成了对城市的极具开创性的命名。这实际上是对城市的首次富有决定意义的文化发展定位;亦是首次将文化的内容移植于城市品牌体系的构建与打磨之中。而在此之前,我们对于城市品牌的理解还仅仅局限于工业生产领域。
在工业领域,品牌的影响力极其深远而清晰。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强势品牌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其它产品,全球3%的强势品牌占领着4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多数市场80%以上的份额由强势品牌占据,剩下20%的市场由无品牌产品分罄。可见,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正如企业是否拥有强势品牌直接决定了它的产品竞争力,一个城市是否拥有强势品牌也直接影响到其外来投资、游客与消费者的决策,从而影响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肯定的是,城市的强势品牌绝不只是工业领域的所指。专业人士曾经这样概括城市品牌的形成: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人文景观、建筑特色和历史风貌形成城市的特色,将这种城市特色定位包装,就形成城市品牌。在城市品牌的构建体系中,非经济产品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
一直致力于城市文化之特色研究的学者冯骥才则进一步提出:“城市的品牌,当然必须以这个城市文化的力量为后盾,而文化的力量又表现在哪里呢?那就是特色。经济的发展可以此起彼伏,文化却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增长点,因而,我们必须抓住自己的特色和强项。”
欲打造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首先要从丰富并发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入手,文化的特色决定着品牌的价值。
发现城市文化特色
当“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与“帆船之都”比肩成为青岛这座城市的品牌时,“打造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发展目标中的“特色”一词,拥有了特定的文化取向,对于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亦明确了音乐与影视的双重特色路径。二者之所以能够获取命名城市的殊荣,的确是有其肥沃的根基作为支撑,而绝非空穴来风。
如果最初青岛获得琴岛的称谓还只是人们对这座滨海城市浪漫氛围的一番遐想,那么之后流行于音乐界的有关“音乐人才的摇篮”与“输出基地”的定位则是对青岛音乐特色的现实描述。我们无法统计这座城市中学习音乐特别是器乐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只能通过市音乐家协会粗略地得知,青岛的家庭钢琴拥有量约近10万架,全国出口量最大的钢琴生产厂家世正钢琴也落户青岛;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到交响乐的普及与被普及当中,除去省内惟一的官办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青岛还拥有华欧、爱乐以及大学生组成的三支民间交响乐团,民间蕴藏的音乐潜能令人惊诧;民族乐器的日趋流行也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时尚,民乐考级的日益火爆叫业内人士始料不及;城市活跃着近30支业余合唱团,合唱水平有的已能与专业媲美;吕思清、李传韵、戴玉强、刘洋,这些国内国际知名的青岛籍音乐人才的名字,已经使青岛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声名在外……
撇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电影设施和市场仅次于京沪两地、已经被人遗忘的繁荣不提,近20年来,青岛一直被国内电影界视作天然的摄影棚,并且这一现象愈演愈烈,直至近几年有人做了统计,每年在青岛拍摄的影视作品不下百部。现在青岛又在引发更多的人关注了,这其中有国内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他们不仅会在这座城市设立分院,还有可能将其所属的制片厂动迁此地;青岛甚至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好莱坞的电影大亨们也跃跃欲试,计划在这里规划自己挺进中国的发展蓝图。
无论是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城市音乐气氛抑或是富有影视前景的历史渊源和自然优势,都在期待着一次重新聚合的机遇,将分散的城市文化特色聚合成为城市品牌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够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城市的存在自然相连,如果把这些具有某种特色的松散的资源比作是城市生产的产品的话,品牌化便不仅是对产品进行的一次价值增值,而且是对整座城市的一次文化包装。
化零为整的文化包装
对于城市的文化包装显然是需要想像力的。事实上那些原先存在的、且已称得上是特色甚至品牌的文化内容并没有遏止想像力驰骋的空间,对于“音乐之岛”与“影视之城”的城市包装义无反顾地择定了两个高端:高品位与高起点。
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作为国内三大国际音乐赛事之一在青岛的正式落户,成为城市打造“音乐之岛”的核心内容。一场高水准的国际音乐赛事,将带来国际化的音乐人才交流与融合,可观的音乐集聚效应以及高品位的城市营销。就在三年一度的小提琴比赛落户的同时,青岛音乐节的大幕也将同期拉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交响乐团、世界著名歌剧院、各式现代乐团将汇聚青岛,名家的专场演奏会将与大师级的音乐讲座共同上演,青岛将成为中外高水准音乐团体交流的平台。不仅如此,这座一直拥有“音乐人才摇篮”美誉的城市还将继续拓展在人才培养与输送中的优势,将借助“音乐节”吸引全国的专业艺术院校赴青,开辟音乐教学培训基地。今年9月,音乐的繁荣气象即将展开,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将一一践行,“音乐之岛”将名副其实。
同样看似遥不可及的是到2008年青岛市年电影票房将突破1亿元的官方预期,而去年青岛的票房尚未突破1000万元。事实证明这并非不可思议的预期。“影视之城”的打造本着高起点的原则,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一条电影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同时开启。“上游”,凤凰岛影视传媒基地的打造轰动全国,北京电影学院所属的青年制片厂以及美国好莱坞的一家制片商也正计划入驻此处。无论是北京电影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和演艺中心的开工建设还是全国大型电影节盛会“电影百年纪念活动”、“亚洲电影文化论坛”以及“金凤凰奖”颁奖礼的引入举行,都呈现出大手笔和高姿态。而“下游”,红星观影中心、汇泉电影城、大光明电影城、浮山新区影城、李沧区永乐电影城以及位于东部新城市广场的影城改造,以此六处影院设施为框架,将形成城市新的影院群。到2008年,青岛就将拥有十几座现代化的高品质电影城,并将定期举行电影交流展映活动。从电影制作、人才积淀到影片放映环节,一条产业链实现了对“影视之城”最为连贯而完整的品牌包装。
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文化的繁荣将以品牌的营造为先导,完成对城市形象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