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毅
去年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全国各地竞相上马轿车整车项目,"造车运动"风起云涌感到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这是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一个典型,呼吁国家采取措施,坚决予以遏制。
一年过去,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这个话题根本无人提起。曾经喧嚣一时的"造车运动",
如今已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受国内汽车市场"井喷"行情的鼓舞,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各大主流汽车厂商忙着扩充产能、大干快上,外行投资造车热情也十分高涨。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电池,乃至化工、烟草、酿酒等行业的各路人马纷纷杀奔汽车业,人们称之为"造车运动"。
生产空调的奥克斯公司宣布携80亿资金进军汽车产业,宣称"要给国内汽车行业虚高利润减肥"。浙江一家民营企业投资贵州航空集团云雀轿车项目,计划建立一座占地万亩的汽车城,生产国际著名品牌的豪华客车、豪华重型车以及中高档小轿车。初步统计全国有30多家企业卷入造车运动,其中又以东南沿海的民营企业为多。
然而好景不长,连续两年"井喷"的中国车市,从去年5月开始进入深度调整。车市低迷,车价狂降,宏观调控带来银根紧缩,以及国家新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欲杀进汽车领域的企业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
去年7月1日执行的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同时要建立成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不得向非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个人转让汽车、摩托车生产资格。这些条款大大提高了准入门槛,使一些希望通过买壳进入汽车业的外行无法跨越。个别已经开始造车的企业,在严峻的车市面前,也显得十分无奈。某款外行造车的新车,虽屡次降价,又做出种种承诺,但依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总共卖不出几辆车。
据《经济日报》今年1月29日报道,夏新"造车"戛然而止,时隔9个月夏新电子宣布放弃与南京汽车的合作,退出造车运动。而在此之前,波导公司也中止了与南京汽车集团长达10个月的合作。记者在春节前见到贵航集团董事长周万成,他说,浙江那家民企建万亩汽车城的计划根本没有实施。重庆某企业的新款轿车样车早已造出来,就是迟迟上不了市。或退出、或等待、或苦苦挣扎,喧嚣一时、沸沸扬扬的"造车运动"实际上已经烟消云散。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造车运动"的失败无疑是一件好事。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年产销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局面。而我国汽车行业分散性、低规模、低水平的现象并未消除,面临全球市场竞争的残酷现实,处于相对较弱的竞争地位。
尽管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汽车产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但总体规模依然偏小。2004年我国只有一汽集团产量近100万,销量超过100万辆。上汽集团产销双双接近85万辆,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十大轿车厂家中有3家产销不足10万辆。有专家认为,"造车运动"的破灭是我国汽车工业重组的必然结果。第一步先扫清外行造车,第二步业内进行整合。通过竞争,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居高不下的汽车企业将退出市场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中国汽车工业将形成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产品系列化、分工协作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考虑到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些以产品差异化为主要竞争战略的企业仍将有一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