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3月12日专电(余靖静、柴骥程)记者在杭州市采访时了解到,一方面是校园对新创少儿歌曲的千呼万唤,另一方面却是创作出来的好歌卡在推广上,在校园外自生自灭。这断了的链,该由谁来牵?
一些人士指出,很多少儿歌曲生命力单薄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媒体播放率
低导致无法传唱,因此,新创作的少儿歌曲只有通过媒体才能走进校园。但杭州的一些媒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一本本难念的"苦经"。
2002年,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曾参与举办第一届杭州市中学生校园原创歌曲电视大赛。据杭州电视台的李岚介绍,12月决赛结束后,由于"不想让新创歌曲随着比赛落幕就戛然而止",杭州电视台派出了阵容强大的制作班底,为四个女生创作的《飞翔》拍摄MTV,并为这首单曲制作了DVD。李岚说:"在制作经费上,考虑到这是孩子的事情,公益成分很大,没有找企业拉赞助,由杭州广播电视局专项拨出了十多万元。"《飞翔》的MTV赢得了2003年全国金童奖二等奖、浙江省牡丹奖一等奖,可实际播出效果却非常平淡。
李岚说:"媒体积极宣传少儿歌曲是责无旁贷的事,但在具体过程中只能起到平台的作用,推广少儿歌曲需要和学校等各方面相互合作。"李岚同时表示,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对少儿歌曲的投入,能鼓励好作品的产生,通过播放产生社会效应,最终达到市场效应,这是环环紧扣的循环。"目前的关键是由谁投这第一笔钱。"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晓其介绍,在国外,少儿歌曲的创作是一项公益性项目,往往采取政府扶持,或者由宗教团体、福利团体赞助的形式。如在德国,文艺创作者出于社会责任感,创作的少儿歌曲是分文不取的,而这些歌曲的录制、制作、发行所需的费用由政府出资。同时,这些歌曲经青少年合唱团、青少年乐团练习后,在演出活动中传向各地。因此,少儿歌曲极为丰富且不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