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誓言铮铮。以人为本,字字千钧。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一年来的不平凡历程可以看到,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要时刻关注民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切实把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发展的各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向全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过去一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年,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意愿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一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我最想用的是‘以人为本’四个大字。”河北代表何文杰说。
代表们还清楚地记得,从2004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政策措施,到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从总书记紧握艾滋病患者的手,到总理下到深井看望矿工并一起吃午饭;从及时果断处置高致病性禽流感,到指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有力措施解救被挟持的中国公民……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政策、部署工作,都凸显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物权法草案对安装空调等设施,不得因滴水、噪音对相邻的权利人造成损害等都作了规定;旨在规范选举程序的选举法的修改,扩大和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利……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几十件法律、有关法律问题决定和法律解释,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律法规成了广大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权益的“保护神”。
从重视解决农民工进城问题,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进入社区;从推广奖励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到规范大学城建设……一年来,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4400多件,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4200余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多项问题都已办复。
“算一算细账就会看到,一年来群众得到的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人民群众心中有一杆秤,政府亲民爱民,百姓就信赖和拥护。”张杰辉代表说。
“变化的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培林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一年多来,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实践中深化和升华
262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投向“三农”、987亿元投向科教文卫体育事业、1465亿元投向社会保障……一系列政策的接连出台和财富的二次分配,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群众的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
一年来,从乡村到城市,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出人民群众澎湃的创造力,一个又一个上扬的经济指标从人民群众的手中诞生:GDP达到13.65万亿元、财政收入2.63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我们一起认真审议报告,拿着笔记本记录代表的建议,有的问题当场就作出答复。大家每一次审议都抢着发言,有说不完的话。这种肩负人民重托,当家作主的感觉让我们感到无比神圣。”来自贵州省的梁文珍代表说。
更为重要的是,群众不但得到了眼前的实惠,更对将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社会生产力将由此得到大解放,释放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巨大动力。
“我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服务两字,突出了政府不是高高在上的政府,是把人民当作主体来服务的政府。”李发伸代表说。
“一年多的实践,加深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要指导思想的认识,执政理念得到检验和升华,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活力。从长远来看,这种认识上的收获更为珍贵,影响也更为深远。”李君如委员说。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尺,检验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代表委员们坚信,随着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将得到进一步解放,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中国的前途将更加充满希望。新华社记者贺劲松赵承张旭东(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