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角
稻香园社区成立杭州市首家女孩庇护所已4个月了,它的初衷是要在家庭和学校之外,给女孩们提供一个抚慰心灵的场所,解决成长困惑和难题。然而至今,仅有一个女孩登门,而且还有头无尾:问题还没解决,女孩就不再露面了。为女孩们安排的悄悄话角,没派
上一次用场。
惟一令人欣喜的,是那个热线小灵通,据社区主任吴建伟说,已接过20多个咨询电话。
对于女孩庇护所的存在,以及它采取的保护方式,女孩、家长、专家的看法不一。
稻香园社区办公楼一楼的一间办公室,就是女孩庇护所。
房间正中放着一张玻璃桌,桌上摆放了一块塑料牌“悄悄话角”;旁边两张橙色的沙发椅,透明塑料包装还未拆封,用手摸摸,一层灰。紧贴墙壁的是一个立柜,里面放着安全套、性知识手册等。
“就来过一个女孩。”王雅珍有点遗憾,作为负责计生工作的社区干部,女孩庇护所的成立有她一份功劳。
庇护所成立之初的设想很周到,准备了三个房间,最大的房间是心理咨询室,其次是倾诉室,最左边是一个被隔开的小房间,房间里放着一张床,女孩如遇到问题不愿意回家的话,可以暂时留宿,而且还会有志愿者陪伴。
但现在,记者却没有看见小房间里的床,取而代之的是杂物。
“床?撤掉了,没有女孩来啊!”王雅珍尴尬地笑笑。
初衷:18周岁以下女孩怀孕免费救助
“这里就是要成为女孩心理发泄场所。”稻香园社区主任吴建伟很动情地说,女孩遇上麻烦事,可以到这里来发泄,释放压力,在精神上得到轻松,避免离家出走等极端事件发生。
据稻香园原社区书记陈瑛介绍,去年11月,社区1800多户居民,小孩子较多,看到不少离家出走家庭的困惑后,就设法开起这个女孩庇护所,初衷是要女孩了解一些性健康知识,教女孩学会自我保护,如何在事情发生之前避免问题,或者如何在事后冷静对待问题。
因为本社区女孩少有光顾,女孩庇护所目前向全社会女孩开放,并开通了一路24小时热线电话0571-85550547,还配备了10多位固定的志愿者,他们都是学过心理学的退休老师或附近医院的医生。
陈瑛说,女孩若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打电话求助。女孩庇护所会与朝晖人民医院挂钩,18周岁以下女孩,怀孕3个月内的,都可在这里得到救助。
冷遇:如果很热闹,那就不正常了
可女孩庇护所成立已4个月了,来咨询的女孩却只有一个。
去年11月底,19岁的姑娘小欣走进了庇护所求助。小欣是安徽人,在萧山一家服装厂打工。
一个偶然机会,小欣结识当地的一个男人,两人感情进展神速,很快便发生性关系。小欣意外怀孕后,男人却提出分手,随后便玩起失踪,小欣急了。她抹着眼泪向小姐妹哭诉,小姐妹刚在电视上看到女孩庇护所开张的消息,便让她过来看看。
因为是第一个求助对象,王雅珍和同事们都很重视,当即表示可以联系医院,但考虑到安全,还是要小欣父母签字,同时部分费用需小欣自理。第二天,医院联系好了,但小欣却没露面。
“当时就已怀孕6个月了,不知姑娘现在怎么样了?”王雅珍担忧地说。
“我们会坚持开下去的。”稻香园社区主任吴建伟却依然充满信心,“如果这里很热闹,那才是不正常呢。”
女孩:如果他们告诉父母,那更糟了
杭州江心岛中学位于稻香园社区内,昨天,记者见到了该校3名初一女生。
14岁的徐霖霖笑得很灿烂,对于她来说,女孩庇护所可有可无。“有时确实会觉得跟父母之间有代沟,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对一件事情看法也不一致,父母会觉得我比较幼稚,不过,坦诚交流后,可以很好沟通了。”
徐霖霖抿嘴一笑,接着说,对于那方面(性)知识,父母一般不大会主动提及,但有时会悄悄递来一张报纸给她看,报上有那方面的内容。
当班干部的董舒桦是个很有主见的女孩,“当时,我们觉得很好奇,想知道女孩庇护所是干什么的,那里挺温馨的,有家的感觉。”
但被问及是否会向女孩庇护所求助时,女孩犹豫了一下说:“我们可以到女孩庇护所咨询一些知识,但是如果真正遇到问题,我肯定不敢去找他们了,主要是担心隐私被别人知道,如果他们告诉父母,那更糟糕了。”
董舒桦还说,她有个朋友的朋友,是个高一女生,成绩好,人缘不错,和一个男生谈恋爱怀孕了,后来在一位同龄朋友陪同下偷偷地去医院做了手术。至今,女生也没敢告诉父母。
至于自己有时遇到的一些困惑,董舒桦说,并不想告诉父母,更愿向好朋友诉说,几个人轻松聊天;如果朋友都无法解决,就找学校里熟悉的心理老师咨询。
“这些事情离我们太遥远了。”女生邵嫣敏有点腼腆,笑着说,她觉得,女孩庇护所比较冷清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大,很多女生都不知道呢!
家长:有事当然跟我们讲,父母最亲嘛
尽管很多青少年都不会选择跟父母诉说心事,但几乎所有家长都觉得,孩子是能直接向他们诉说心事的。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稻香园社区的居民。对于女孩庇护所,家长们褒贬不一。
一位陈女士说:“家里没有女孩子,但自己也是从女孩子过来的,有时遇到挫折不愿意跟家里人讲,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或者疏导一下也不错。”
而一位王先生则说,如果自家女孩碰到难题,他更希望孩子回家跟家长说。
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看好女孩庇护所。
“孩子真的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会跟我们讲,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亲的人。”
“现在的孩子,都宠得不得了,哪里会离家出走啊?”
……
还有一位家长则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女孩庇护所”的排斥:“女孩子出了问题就去庇护所,成了习惯,那以后她岂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跟家长讲了?”
业内:可以帮助沟通孩子和家长
杭州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热线负责人陆保衡教授,从事青少年咨询工作已有10多个年头了。
陆教授认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时与父母关系变得疏远,是一种正常现象。要沟通孩子和家长,和学校一样,社区确实可起到桥梁作用,搭建沟通平台。
青少年有所顾虑,害怕隐私会暴露,害怕熟人知道他们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困惑,这都是很正常的。目前,不少中小学已成立心理咨询室,但去咨询的学生也不见得多。
“社区成立女孩庇护所是件好事,但还需要花点功夫。”陆教授说,实际运作过程中,有许多家长对女孩庇护所反感,并有抵触情绪,这就需要与家长及时沟通。此外,通过多种渠道,要让女孩们明白庇护所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能提供怎样的帮助。
政府建儿童庇护所尚需时日
省妇联权益部部长劳启平说,我省目前没有政府部门设立的儿童庇护所,也没有专门组织拥有专门场所、资金,来提供对受虐儿童的救助。稻香园社区可以说是一种尝试。
不过,妇女庇护所已出现。劳启平介绍,浙江金华设有一所专门的妇女庇护所,庇护时间3-5天,由当地慈善机构提供几个房间,但该庇护所相当隐蔽。宁波也有类似的妇女庇护所,主要是志愿者主动提供庇护场所,庇护的时间一般是1-2天。从目前来看,现有妇女庇护所主要是由社会慈善机构、民间组织设立。
民政部门主要收容两类儿童:一是孤残儿童、弃婴;二是流浪少儿,但并无专门收留受虐儿童。“随着法制逐步健全,今后由政府部门来建立儿童庇护中心还是有可能。”劳启平的语气充满期待。
观点:除了爱心关键还要够专业
浙江大学法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建青教授认为,咨询电话不多,求助女孩不多,这归咎于女孩庇护所的可信度。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社区是否有足够力量承担这样的任务?女孩来求助,社区是否有足够力量来解决?
马主任说,国内为数不多的一些庇护所在开设不久后,一般也都不了了之了。
“按照社区现有力量来看,显然是不够专业。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马建青说,这个点子是好的,但要把它办好,需要一批专业心理咨询师等介入,同时资金也不可或缺。不过,社区心理卫生工作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时报记者
方秀芬 文 陈琦 摄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