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既有长期性又有紧迫性,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紧密联系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积极推进物质基础、“平安山东”、民主法制、社会事业、“民心工程”、“文明山东”、生态环境、党的先进性等“
八
大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山东”
多管齐下实现新跨越
记者:近年来,山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49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请您介绍一下,在建设“大而强、富而美”新山东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去年工作中,主要把握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张高丽: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进展和成效表现在六个方面:宏观调控效果较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增幅较大;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生态省建设取得进展,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平安山东”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工作中,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一是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作为重大机遇,引导各级干部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想干、会干、干好。二是把求真务实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及时作出决策部署,一环扣一环抓好落实,不间断地推动发展。三是致力于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五个突出再上新水平
记者:山东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全省经济发展有什么新举措、新要求?
张高丽: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坚持行之有效工作思路和措施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新突破。今年要抓好“五个突出”:一是突出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青岛在全省的分量很重。把青岛水平提得更高,就可以带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群建设,带动全省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突出繁荣发展服务业。我省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比较小,服务业是薄弱环节。发展服务业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水平的重要措施。我们力争用两三年时间上一个新台阶。三是突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持对外开放的好势头,必须在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利用外资上,在扩大对外贸易上有新突破。我们把这个突出出来,抓出更大成效,就可以进一步增强山东的发展后劲。四是突出生态省建设。大力治理污染、保护生态、造林绿化、整治脏乱差、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五是突出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创造好的环境条件。
三策并进集中抓落实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任务,山东将如何贯彻落实?
张高丽: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任务,要认真把握好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构建和谐社会三个方面。第一,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我们要更加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支持有效益、有市场、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和企业。更加努力调整结构,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建设。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认真落实中央“支农补农惠农活农”的各项政策,稳定粮田面积和粮食生产,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强扶弱带中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推进改革,深化机制创新。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正是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突破。继续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财税和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建立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山东”。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既有长期性又有紧迫性,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紧密联系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积极推进物质基础、“平安山东”、民主法制、社会事业、“民心工程”、“文明山东”、生态环境、党的先进性等“八大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山东”。
(曹玲娟)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