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文化建设年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启动市人民会堂“升级”改造 其各项建声结构标准将达至国内一流专业音乐厅水平
本报讯 记者从市文化局获悉,一直以来在市民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室内演出设施———市人民会堂已开工改造,标志着2005
青岛文化建设年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启动,城市新一轮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悉,市人民会堂改造工程计划于8月底之前完工,将作为主要比赛场地,用于9月份在我市举行的国际三大赛事之一———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工程前期投资近3000万元。完工后,市人民会堂的各项建声结构标准将达至国内一流专业音乐厅的水平。
为达到国际小提琴比赛对于声音建构的各项标准要求,市人民会堂此次改造将对舞台、观众席以及后台等多处设施进行重新设计改造。舞台设计采用了国内权威设计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专业设计的电动反音板,与会堂四周墙壁新增的反音设施配合,将使会堂具有良好的音质和均匀的声场分布。反音板的增设还将使会堂的舞台机械结构发生变化,声控室、灯控室将由一楼移至二楼。原有的灯光系统将增加面光照明;声控系统则增加了全程同步录音功能,与国际赛事接轨,在比赛结束同步便可制作完整的赛程CD。
改造后的观众席将更加宽敞,座席数目亦由此前的1800多个座席减至1600个。座椅下方将安装国内先进的冷暖空调出口,使观演环境更加舒适。铺设地胶的地面也将具有静音作用,避免演出中途观众走动带来的干扰。另外,为便于赛事转播,设计方案中更特别在地面预留了转播线路槽。
舞台后区改造除对原有化妆间、服装间进行扩容外,还增设了恒温恒湿的斯坦威琴室、排练厅及评委休息室等。而会堂周边环境也将在此次改造中得以
改善。
青岛市民对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民会堂一直怀有深厚感情,这处优秀建筑也是青岛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因此,此次改造工程亦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有木质门窗和装饰加以保留和修缮。(本报实习生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