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面了解青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力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2004青岛十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评选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4青岛十强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笔画顺序为序)
青岛中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天泰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电业房
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光大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名都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青岛欧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银泰房地产开发公司
青岛樱珠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单项排名一 ——年度总投资榜
名次 企业名称 年度总投资(单位:万元)
1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188348
2 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0292
3 青岛中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961
4 有限青岛天泰房地产开发股份公司 42386
5 青岛欧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9384
单项排名二——在建面积
名次 企业名称 在建面积(单位:万平方米)
1 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84176
2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565595
3 青岛中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90430
4 青岛欧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43315
5 青岛天泰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84076
单项排名三——竣工面积
名次 企业名称 竣工面积(单位:万平方米)
1 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05436
2 青岛天泰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12006
3 青岛电业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191589
4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172400
5 青岛中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0414
单项排名四——预销售面积
名次 企业名称 预销售面积(单位:万平方米)
1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237884
2 青岛天泰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17264
3 青岛中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3399
4 青岛电业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165970
5 青岛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4400
单项排名五——销售收入
名次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单位:万元)
1 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0298
2 青岛天泰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85961
3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75461
4 青岛中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500
5 青岛房地产实业发展总公司 16963
单项排名六——经营税金及附加
名次 企业名称 经营税金及附加(单位:万元)
1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5757
2 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57
3 青岛中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758
4 青岛天泰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4728
5 青岛名都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413
备受业界瞩目的2004青岛十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评选活动尘埃落定,青岛中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在2004年度表现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入围。
记者日前就十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评选活动进行了深入采访。
2004青岛十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评选活动是市建委及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局在进行2004年度开发资质年检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开发业绩、纳税和诚信经营情况进行的综合评选。
据介绍,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市开发局改变了以前评比的方式,共采用了投资额、开工面积、竣工面积、预销售面积、销售额、经营税金及附加六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市开发局初步确定了由排名前20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组成的“大名单”。
1月26日,市开发局在各大媒体公布了候选企业名单,进行公示,同时开通了三个途径接受社会各界对20家候选企业的投诉:一是在青岛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上设置了投诉界面;二是公布了投诉电话;三是办公地点现场接受投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候选企业指标数据有误或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均可于1月27至29日进行反映和投诉。有初步证据的,市开发局将依法立即立案予以调查;调查核实的,将取消“十强”评选资格。
公示期结束后,市开发局根据公示结果最终确定了2004青岛十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名单。
2004青岛十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评选活动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用数字讲话。本次评选活动的最根本依据是青岛房地产开发企业2004年度在本市区域范围内的经营状况,用年度投资额、开工面积、竣工面积、预销售面积、销售额、经营税金及附加六个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分,最终确定了入围名单。用数字讲话确保了本次评选的公正性。
二是过程透明。为了使本次评选活动更加公开、透明,市开发局对候选企业进行了公示,同时开辟专门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的投诉,不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加大了群众评价的比重,更使整个活动始终置于社会各界监督之下。
三是示范和引导作用强。本次活动由市开发局统一组织进行,力求总体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评价标准的界定有利于促使开发企业在开发经营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在开发项目建设、销售、交付等各环节体现“人性化”,从制度上保障业主和社会各界对开发企业的监督,实现购房双方信息对称、地位平等、公平交易,促使开发企业强化“品牌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
本次评选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重点强调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在新制定的评价体系中,在原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经营税金及附加”这一指标,并在其中占有较高的加权比重。
据市开发局有关人员介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开发企业在获取相应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企业的社会贡献意识,依法纳税,引导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市开发局加强了与税务部门的联动,同时还将定期公示企业业绩和纳税情况,强化社会监督作用,促使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从统计数字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我市已有两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年缴纳“经营税金及附加”超过5000万元,两家企业年缴纳“经营税金及附加”接近5000万元,而这些企业,平时也非常注重社会形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据介绍,本次评选活动通过资质年检和企业评价,对全市79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主要目的是推动开发资质高、质量信誉好、社会意识强的企业积极做大做强,打造我市“品牌企业”,为全市房地产业的集团式发展、规模化经营、规范化运作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据悉,从2005年开始,我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将逐步推动开发企业评价的规范化,变企业评价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同时,加快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步伐,出台《青岛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强化制度保障,突出项目管理一条主线,变企业管理为项目管理、楼盘管理,直至每一套房屋的管理,着重抓好十个关键环节,建立闭合的开发项目管理链,尽快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开发市场秩序与环境,确保开发市场长期规范有序的运行,为城市建设和全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据市开发局有关人员介绍,今年将加强房地产开发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创造公正、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发挥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通过市场公平竞争做大做强。实行投资企业、开发企业分离,控制新增开发企业数量,逐步淘汰“小、散、差”企业。规范开发业绩认定,促进企业专业化经营,支持具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品牌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全市房地产开发市场。
分析2004青岛十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济指标,我们不难发现,以青岛中房、天泰集团、城建地产、海信地产为代表的青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第一梯队已经形成,而且优势日渐明显。
如果对比2003年度的统计数字,这种现象完全可以找到相同的印证。而且,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这种现象得到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在公布的2004年度六个单项指标中,上述四个开发企业的各个指标基本都位列前五位,这基本可以说明,这几个企业的发展是相对平衡的,并不是仅仅依靠一个或是其中的几个指标取得的成绩,而是各个指标相对均衡发展。具体分析一下这几个企业的开发项目,每个企业目前最少有三个项目同时在开发和销售,最多的企业同时运作着六七个项目。
这同时也给处于第二梯队乃至更后面位次的房地产企业设定了一个较高的门槛,要想实现赶超的目的,必须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要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也许就是从现在开始,在青岛房地产界,单纯依靠一两个项目就称雄业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把2004年度的单项指标与2003年度进行对比,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青岛房地产的进步,强者愈强的规律正在慢慢显示它的强大威力。
“年度总投资”指标中,2003年排名第一的企业完成总投资8.24亿元,而2004年度排名第一名的企业完成投资18.8亿元,翻了一番还多。2003年该指标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共完成投资25.6亿元,2004年度该指标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完成总投资48.5亿元。
“在建面积”指标中,2003年在建面积只有海信地产超过了50万平方米,排名第二的企业只有35万平方米,而2004年,城建地产、海信地产均超过50万平方米,青岛中房为49万平方米。2003年排名前五位的企业的在建面积总和为163.7万平方米,2004年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在建面积总和则接近230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指标中,2003年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共竣工房屋面积为73万平方米,2004年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共竣工房屋面积为105万平方米。
“预销售面积”指标中,2003年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共预销售面积为60万平方米,2004年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共预销售面积96.8万平方米,2003年预销售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企业只有三家,而2004年预销售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的企业就有六家。
“销售收入”指标中,2003年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2004年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虽然相对数增长不是很大,但2003年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的企业只有一家,2004年却有三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
武汉:“投资过亿,销售过亿”是基本条件
在2003年度武汉房地产行业综合实力十强企业评审中,“投资过亿,销售过亿”是参评的基本条件,2003年武汉已有30家企业达到了“十强”参评标准,比上年度多了一倍。其中2003年度“十强”房地产企业交纳税金总额4亿元。据统计,综合实力十强企业约占整个房地产开发市场份额的1/3,其中企业投资额55.4亿元,占32.58%,销售收入总量42.5亿元。
成都:十强占据半壁河山
经过数据综合排名,在2003年成都楼市销售双十强名单中,一批年销售商品房超过10万平方米、甚至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适销对路的优秀楼盘成为当年的销售双十强。据介绍,2003年成都商品房销售面积96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达到202.58亿元。通过市场竞争的磨炼,成都形成了一批以销售十强企业为代表的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这批企业虽然不到总数的20%,却占领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上海:前20强结构基本稳定
在上海2003年度房地产企业50强评比中,有27家上年度入围企业进入2003年度50强;另有23家企业新进入50强,其中4家跻身20强。但总体来说,前20强结构基本稳定,说明上海楼市主流已经形成。
“新一届50强企业占据了2003年上海商品房销售的半壁江山”,上海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许明义介绍说,上海共有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4809家,本届50强企业集团包括其子公司数量仅占5%,为240家,但其能量级却不容小觑。统计显示,50强企业2003年在沪销售商品房总面积为1206万平方米,而2003年全市商品销售面积为2376万平方米,50强企业的销售面积约占全市的51%。
宁波:大型房地产企业优势明显
数据显示:宁波房地产2004年完成投资234亿元,市三区商品房预售面积210万平方米,预售金额140亿元。
虽然宁波市房地产的总量并不是很大,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宁波房地产十强的业绩及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据介绍,宁波市房地产十强企业已稳稳占据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而且在2004年度销售金额超过1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就有五家,其中一家房地产企业完成了约30亿元的销售金额,领先优势明显。本报记者王其涛
特约编辑: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