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据新京报报道,1999年,北京文物拍卖拍到一个亿,大家都感觉不得了了。2003年大幅度增长,拍到了12亿。去年,全国拍卖交易额达到39.35亿元人民币。“如此跳跃式的发展,一定有内在的一些不规范。”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对记者说。 一场拍卖引发质疑 &nb
sp; 今年年初,北京一场拍卖会刷新了两项世界纪录。拍卖会上,被认为是国宝级的两件文物分别被以天价拍出。其中,乾隆铜胎万福吉祥灯拍得6600万元人民币;宋徽宗《桃竹黄莺卷》拍得6116万元人民币。 在外界的质疑和调查下,这场拍卖会显得疑点重重。在媒体相继对两幅作品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北京晨报》发文称,竞得宋徽宗《桃竹黄莺卷》的上海一家收藏机构仅向拍卖公司汇出了1500万元。一位业内人士称:如果拍卖前已经证明是赝品,还拍卖成功,惟一的可能就是洗钱;如果真正的成交价远远低于拍卖价,那就涉嫌商业欺诈。 种种黑幕怵目惊心 近些时间,有关拍卖行“黑幕”的消息频频曝光,总结起来大致有几个类型。 其一,洗钱。乙将一件“艺术品”拿到拍场,甲以高价购回。于是,利用拍卖公司的中介服务,甲将需要支付的“黑钱”,安全、迅速地送到乙方手中。其二,行贿受贿。行贿者有时将行贿对象的某件不值钱的艺术品进行拍卖,暗地派人用高价买下,进行变相行贿。其三,骗取银行高额贷款。有报道称:有人利用拍卖,虚抬艺术品或古董成交价格,实际交易价格要低很多,然后将拍品抵押给银行,获得高额贷款。其四,卖假古董。有报道称:原浙江中澳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林1996年在杭州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40万元的价格竞拍的10件书画作品。后经专家鉴定,其中6件作品是假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