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先生当庭验看《山水》赵黎摄 |
花4万元买来的国画是赝
品,张先生一气之下将卖主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昨天,市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名画”案。
案件回放:4万元买来赝品
2002年3月8日,喜欢收藏字画的张某与姜某签订了名家国画作品转让保真承诺书,姜某将自己收藏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的作品《山水》和上海已故画家朱屺瞻作品《解暑》,分别以1.5万元和2.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张某。保真协议上,两人约定鉴定需在三个月内完成,如是赝品则退还购画款。
吴冠中的画曾拍出600多万元的高价,张某觉得不妥,随即带着画去荣宝斋和北京大学打探,朋友告诉他,吴冠中《山水》画上的印章用的是办公印泥,画是赝品。2004年9月26日,张某以姜某有诈骗之嫌向市南公安分局报案,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后经北京中润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姜某转让给张某的两幅国画确为赝品。2004年12月24日,张某以姜某转让赝品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由将姜某起诉至市南法院。
当庭辩论此画非彼画
“假的真不了!”张某说保真协议上约定“吴某的画不要找他本人鉴定”是姜某心虚的表现,售画时姜已心知肚明。
当庭,姜某提出疑点,“我不能确定这两张画是我卖给他的那两张”,他说协议上规定三个月内完成鉴定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临摹,“除非是高手,否则三个月内不可能完成复制,但现在已过去三年,事情就不好说了。”另外,超过3个月鉴定时间是张某先违反了程序。当张某指出画中印章用的是办公印泥而非国画专用印泥时,姜某的律师认为,名人为国画签章有的也使用办公印泥。
当法官问及是否同意调解,张某说同意,而被告姜某却一口回绝:“都是‘文化人’,闹到法院已扯破了脸,决不接受调解。”法院将择日宣判。
业内人士收藏要规避风险
据青岛美术家协会统计,岛城现有画廊200多家,每年每家画廊的名人字画交易额从10万元到2000万元不等,加上文化市场等处的交易,艺术品收藏已成为市民消费热点。随着买卖频繁发生,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在增多,至今,各法院已受理4起类似案件。
如何做聪明买家,保证买到货真价实的字画?“靠眼力、靠法律,”业内人士透露“秘笈”。“收藏是个风险投资,没眼力不行”,一位美术家表示,像张某所购画上用了办公印泥,一般收藏家都能看出来;另外,买卖名贵字画时双方一定要在字画的照片资料上签字,以防日后有人伪造;最好同时取得买卖双方和字画的合影。他介绍,一般小型拍卖会才会规定字画的保真鉴定期限,个人交易不必规定,假使过了鉴定期,假的也变不成真的;如果认为字画有假,可去权威鉴定机构申请鉴定,市博物馆就有鉴定艺术品业务,山东省文化厅下属的山东省书画鉴定委员会可以出具鉴定证书。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