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据新闻晨报报道,秦始皇兵马俑在尘封两千年之后破土而出再现人间,至今已整整31载。然而,围绕“兵马俑发现权”的资格认定,当年打井的几名陕西临潼农民却踏
上一条旷日持久的索权之路。2003年12月,当年的农民之一杨新满代表9名“秦俑发现人”,联名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递交了一份《关于“秦兵马俑发现人”资格认定的申请报告》,要求该馆颁发证书,确认包括他在内的9名农民对秦兵马俑的“发现权”。然而,陕西文物部门对此事却始终保持沉默。    正当他们与当地文物部门就发现权一事陷入争论僵局之时,此事日前再掀轩然大波。原临潼文化馆馆长赵康民从幕后走出,并坚称:“我才是兵马俑的发现人,因为是我第一个认识到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我像绣花一样复原了秦俑”
   赵康民认为,上世纪70年代,9个打井农民只能说当初是看到了兵马俑,但并没有将其当一回事。
   直到兵马俑被挖出45天后,这些被农民肆意处置的文物出现在赵康民眼前,他惊呆了,马上组织社员收捡散失的陶俑碎片,还去废品收购站把被农民卖掉的碎片作价收回。赵康民把这些陶俑残体碎片作了初步整理,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便亲自到井旁扩大发掘。经赵康民像绣花似的进行拼对、粘接,先后修复出两件完好的武士陶俑。●打井农民成为职业签名人
   “对发现权索要的真正动机是利益的驱动。”赵康民认为。在这股“秦俑热”大潮中,在兵马俑博物馆开设旅游商店的一个年轻经理,想出了一个绝招吸引游客。他把当年打井时最早挖到陶俑的农民杨志发请到商店,让他为顾客签名盖章售书。签名是有偿的,杨志发每月有上千元的收入。●打井农民誓为名分争到底
   杨新满对记者说,他挑头发起联名讨要“发现权”,是因为他忘不了几个已经去世的打井农民临死前的忠告:“新满,你一定给咱把名分争到手!没有名分,老让别人说咱闲话,咱谁都没脸面对世人啊!”
   杨新满告诉记者:“兵马俑博物馆在介绍兵马俑发现时,只模糊地说,1974年由农民打井时发现。为什么不提我们9个人的名字,这不公平,如果没有我们,能有这个震惊世界的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