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与地球相撞,这一过程产生的炙热灰烬和碎片最终导致恐龙灭亡。这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恐龙灭绝论”。然而,新的地质学记录表明,这次相撞仅仅是一个开始,最终导致恐龙完全灭绝的,是这次撞击引发的一次巨大海啸——高达150米的巨浪冲上岸边,席卷了离岸300多公里的内陆。然后,在海水退
却的数天过程中,许多泥土和动物的尸体被带回深海。
岩层中的海啸
不像去年12月的印度洋海啸,当时并没有人类在场目睹那次灾难的发生。地质学记录显示,在6500万年前,有一次核规模的爆炸和毁灭性的巨浪曾经横扫陆地。这仅仅是最终消灭了恐龙的全球性大规模灭绝运动的序幕,标志着白垩纪的结束和第三纪的开始。以往的研究认为,小行星与地球撞击的地点位于今天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
一项近期在《地质学》刊物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拼合了一些大爆炸留下的地质学记录,并且试图解决隐藏在墨西哥湾沿岸的一些岩层中的谜题。例如,一些科学家发现,在那次撞击产生的遗骸所在的岩层上,有一层布满了白垩纪时期的微体化石。这让他们推测,那些物种在大爆炸之后可能还幸存了成百上千年的时间。这意味着那次遥远的物种灭绝事件可能与我们事先设想的相比,是一个更为渐进的过程,导致物种灭绝可能还有其它因素,譬如全球变暖等。
但发表这项报告的研究小组则认为,在地质学记录当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很可能是那次大碰撞及其引发的海啸所造成的潮水涨落形成的。海啸巨浪的回流很可能把年代更久远的化石沉积在碰撞所造成的残骸之上。
沧海桑田的循环
研究小组的负责人、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构造研究学院的蒂姆·劳顿说:“毫无疑问,撞击的残骸会把那些在撞击之前沉积的化石埋在下面,但是这些化石又被退潮的海水挖掘出来。我认为,我们正在研究的,很可能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再循环事件。”他指出,这样的过程很可能持续了成千上万年。
“不单是那些化石被带到了深海里,有些还可能被遗留在大陆架的边缘,因此,在接下来的成千上万年中,每一次大的飓风都能把这些东西再次‘激活’。”劳顿说。
这些结论是基于一项在墨西哥东北部的波帕盆地的一项研究。该地点离今天的墨西哥湾海岸有400公里。然而,在6500万年前,这里离岸边则要近得多。当地的岩层展现出了类似扇贝的纹路,与逆波痕类似。劳顿和他的同事相信,那是高速海浪的逆流造成的。
但对于这些发现,劳顿一直强调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我们目前还没有证实这一切,但我们为这方面的研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数据。”(袁直)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