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乍寒,今年河北省首场大学生供需见面会近日拉开帷幕。此前记者在一些高校走访发现,一些学生为在这次乃至以后的供需见面会上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不惜在应聘材料上上大做文章,用假“荣誉证书”、假“简历”、假文凭、假“优秀生推荐表”把自己包装成“顶级高才生”。一位学生曾对记者说:“简历
不作假,典型一大傻”。
“吹牛简历”有假
在河北某经济类院校一毕业生宿舍,记者随便翻了几个应届毕业生自荐材料中的简历介绍,发现他们对自我能力的描述基本上是无所不通,既精通英语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学生小孟告诉记者,他们对自我能力的描述完全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编造,一般单位都要求计算机和英语达到一定水平,所以他们均表示在以上两个方面有一定能力。可记者浏览他们的简历,发现有的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常识。其中一份自荐书上描述自己“能熟练运用OFFICE、WORD、EXCEL等软件”。其实“WORD、EXCEL”是“OFFICE家族”里面的两个软件,三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因大多数用人单位很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在学校的社会活动能力,于是多数大学生便瞎编自己从事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号称自己是学生会干部、某社团负责人等。某师范类院校一毕业生对记者说:“‘冒牌班长、宿舍长’现在已经不新鲜,我们宿舍有两个人在简历上号称自己是‘××社团’团长和副团长,其实学校压根儿就没有那么一个社团!”
“荣誉证书”有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包装成“顶级高才生”时,还往往说自己得过很多荣誉证书。万一用人单位核查荣誉证书怎么办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某财经类院校一个姓王的同学说:“一般招聘单位不看原件,所以有个复印件就能打发他们。”他拿给记者两个纪念“五四”征文比赛一等奖荣誉证书的复印件,上面除了姓名不一样外,什么都一样。他说:“只要把原件复印一下,再让打印店的人用白纸打出一张字号、笔体相同的另一个人的名字,把打出的名字剪下来,贴在已复印的证书原名上再复印一下,不就成了另一个人的了?我们还用同样的方法改成绩表呢。”
记者后来在计算机系某同学个人开的“地下打字店”里,看到了高科技作假的“先进技术”,这位同学先用扫描仪将证书原件扫描,而后又调用图形处理软件修改证书上的姓名、编号、身份证号等,最后作为图像文件打印出来,和真的一模一样。王姓同学还对记者说:“即使看原件,我们也有办法,其实现在不少学生直接制‘原件’,办法是自己买荣誉证书的皮瓤,写上什么奖,再盖个假章就行了。
“优秀生推荐表”有假
在石家庄某财经类高校采访时记者发现,一些毕业生的简历后都附着一张以系里的名义向用人单位开具的“优秀毕业生推荐表”。学生们告诉记者,其实只不过是自己设计推荐表,专业测评名次自己想填多高就填多高,学校推荐语也是自己写,填写相关内容后找系里老师盖个章。记者看到某同学推荐表上,学校推荐栏里这样写着:该生成绩优秀,思想进步,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特推荐到贵公司从事工作!后面还盖有该生所在系的大红公章。
“难道系里会给你盖章吗?”记者问。“到毕业了,老师对我们都特别好,有的老师曾亲口说‘只要对学生找工作有利的事,盖个章没什么!’”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马上就评
诚信求职正确用人
应聘作假就像传染病,已经开始在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中“传染”开来。某经济类院校一位综合考评班级前十名的学生说:“那么多人都作假,要是不作的话肯定应聘时就吃亏,所以干脆随波逐流‘跟着跑’。”
为什么作假会流行?除了大学生自身原因外,他们也面临“无奈”。一是一些企业用人观念存在问题,热衷“人才高消费”。一些学生说,好多企业根本用不上英语、计算机,面试时也并不对此进行考察。但是如果大学生自荐材料中没有这些“硬件”,就会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二是社会所提供的求职渠道太窄,自荐材料成了大学生能否迈入企业大门展示自己的“敲门砖”。各地“人才市场”基本上都是“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主要根据大学毕业生自荐材料描述的情况确定面试对象。这样一来,将自荐材料“包装”作假,无疑“提高了大学生的竞争力”,增大了被用人单位面试的可能性。
看来,医治大学生应聘作假的“顽疾”,一方面需要大学生自己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诚信求职的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同时,全社会共同努力,探索拓宽大学生求职渠道的办法。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