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高消费    很多外地学生已纷纷提前返校,“风尘仆仆”地赶来学校与恋人一起过“情人节”。一位外地学生告诉记者,他是昨天凌晨4时才刚
到,为了履行与女朋友的约定———一起过情人节。“我们下午就会到市区内互相挑选礼物,再大吃一顿。难得有个不用上课的情人节,想好好充分利用一下,所以提前回校也是值得的。”他笑了笑说。    据了解,不少情侣缩短寒假,早早赶回学校过情人节。家在福建的大三学生小许坦言,为了过情人节,还没过完大年初七就回校,几乎和父母翻了脸。像小许那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既想在情人节当天与恋人一起共度甜蜜时光,也想多陪家人,最后在“两难”中因不想被嘲笑“老土”而放弃后者。
   ●金钱高消费
   据悉,不少学生情侣是“打肿脸蛋充胖子”,怕出手太轻被别人看不起,宁愿节前打工、节后吃方便面,也要过一把“情人节”的瘾。有的学生甚至把父母给的买教学参考书、学习资料的钱挪用到买“玫瑰花”上,博取“浪漫”一刻。
   ●精力高消费
   尽管平时在女大学生中难觅传统中国“女红”的踪影,但一到情人节,为了避免自己的礼物过于“大路货”,不少女大学生立即变得“心灵手巧”,针、线、画、笔纷纷用上,不惜熬红双眼,也要为恋人做上一份原创的、独一
   无二的礼物。
   据悉,很多女学生十分在意情人节礼物的“含金量”,总是花尽心思、精力,亲手赶制一份“特浓装”礼物,如围巾、毛衣、画件、小家饰、毛娃娃等。她们往往把这份小礼物看做“第一要事”,健康、家务、走亲戚、作业都可暂时放在一边。
   专家指出,大部分大学生经济并不能独立,但他们在爱情上的投资却与他们的实际可消费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是金钱、精力和亲情的消耗上都大大超过他们所能承担的负重。因此,社会、学校不是一味禁止或鼓吹,而是有责任对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