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2月19日专电(记者王晓明)近年来吉林省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吉林省的汽车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其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多困扰。
近日印发的《吉林省汽车产业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中指出,吉林省的汽车工业,首先就是自主开发能力不够,严重
影响了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从汽车企业来看,除一汽集团外,省内绝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从产品来看,除解放系列载重车外,轿车开发技术主要依赖国外,自主品牌产品尚在培育之中;零部件企业的配套产品开发仍依赖主机厂或购买国外技术,开发手段落后,周期较长,技术人员比重较低。
其次是零部件企业投入不足,发展滞后,集约化程度不高,跟不上整车的发展。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总量不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2003年实现产值172亿元,仅占全省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3.8%。在251户一次配套企业中,年配套产值超1000万元的不到配套企业总数的30%。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系统集成和模块供货的能力。同时,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缺乏持续改造能力。
再次,专用车品种少,技术水平较低也是困扰吉林汽车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吉林省14家专用车生产企业产品仅有200多种。生产能力分散,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水平及附加值较低。全省大部分专用车企业从事低水平的汽车改装,雷同现象严重,缺乏自身产品特色。
第四,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较重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足也让吉林汽车工业感到头疼。目前吉林省多数国有企业仍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职能,企业办社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精力和竞争力。
第五,吉林省的汽车工业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轿车起步较晚,且基本上采用全部引进技术,逐步走国产化的路子,由于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造成技术受制于人。产品销售市场基本局限于国内,轿车价格仍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在国际汽车产业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