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2月17日电(记者刘宝森)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招工难。17日,记者在青岛外来从业人员职业介绍中心招聘现场看到,招工现场火爆异常,但农民工与企业真正谈“拢”的却不在多数,一些招聘单位表示,招聘会遇到了就业、招工“两头难”。
记者看到,一些农民工三五成群地到招聘单位询问,
但最终在就业登记表上填写的并不多。应聘的农民工普遍反映,待遇是影响他们就业的关键问题。海阳市辛安镇的于仁满从14日就来职介中心了,仍未找到合适工作。他告诉记者,他学的专业是平面设计,但问了几家招聘单位,待遇都不太令人满意。临沭县大闫庄村的闫文仁干了20多年的电工,并持有电工证,他说,以前的工资最多时每月有1800多元,但看看现在来招聘的用工单位工资却少得可怜。此外,记者还发现,多数应聘人员对招聘企业的一些其它“附加条件”格外关注,如加班费、发工资时间、食宿等。
面对“苛刻”的求职者,招聘单位却另有一番滋味。青岛千萃制衣有限公司招聘缝纫工50名,但两天仅有20多位签了就业意向。招聘工作人员逄月梅说,招聘像缝纫工这样的技术工人相对困难,农民工中能熟练掌握缝纫技术的少之又少,而应聘包装工或干力气活的人数早已超额,很多前来询问的人都没让再填表格。计划招聘40名机械操作工的青岛如隆机械有限公司也只招了一半,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在登记的20个人当中仅有1/3是有工作经验的,这些人工作前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上岗。
青岛外来从业人员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闫志德说,造成就业、招工“两头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招聘岗位和求职群体存在矛盾,一些用工缺口较大的工种,如水产品加工、服装加工、流水线作业等多数要求年轻的女性,但求职群体中35岁到50岁之间的占到求职总数的50%多,而女性仅占到整个群体的20%左右;其次,一些求职者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岗位需要。据统计,求职者中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占到了近70%,很多人甚至不具备任何技术,就来盲目应聘,结果造成就业难。
据了解,青岛市从正月初七开始为返城的农民工备下了25场招聘会,规模超过以前。据职业介绍中心的最新统计,招聘会开展以来已有近15000名的农民工前来招聘,但最终达成就业意向的仅占到1/3,大部分农民工在招聘现场逛了多日仍未找到合适单位。(完)
责任编辑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