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2月16日讯(记者赵殿松)青岛市在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整合科技资源方面,创出了三个科技管理新模式,提高了科技竞争力。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NO.2》中的数据显示:青岛市科技竞争力指标连续两年在全国各城市中列第6位。
“两大一合”,推动大企业与知名大学、大院大所强强联合,
开展新型产学研合作。近两三年间,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十几家大企业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信息产业部41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大院大所通过成果转让、技术服务、兴办项目联合体、成立股份制公司等多种形式,自办或联办新型科技企业47家,注册资金4亿元,投资总额7.6亿元,实现产值近8亿元。
“三点一线”,实现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到中试基地再到产业园区。3年来,青岛市累计投入财政引导资金4900万元,共建市级重点实验室21家。海洋新型酶、共轭亚油酸、海带膳食纤维、高档氟碳漆、纳米多功能塑料、轮胎制造业管理控制网络系统等一大批成果,通过中试进入产业化生产。澳海生物、金谷镁业、国人轮胎等一批新兴高科技企业发展成为龙头企业。
“四位一体”,青岛市已形成了瞄准国家目标、争取全省支持、创新自身建设、带动区(市)发展的“四位一体”科技大合唱,有效整合了科技资源。近两年,青岛市承担142项国家“863”项目,国家“973”八大海洋领域项目中有7个落户青岛,争取的科研经费近6亿元。
(赵殿松)
责任编辑:赵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