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伴随着办公室里此起彼落的拜年声,红红火火的鸡年春节黄金周告一段落。盘点春节长假消费市场,我们发现,岛城居民的节日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实物消费比重逐步减少,而文化、旅游等精神消费逐渐增加。 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可
谓五花八门。表面上看,今年岛城人过春节的方式无外乎聚会、出游、购物、娱乐等等,大的格局无甚变化,但仔细分析,在这些过节的“老瓶子”里还是被装进了很多新的特点,例如短信取代了传统的拜年,文化娱乐休闲多过吃吃喝喝等等,点点滴滴折射出扑面而来的时代风尚。 在采访中,一位经济界人士告诉记者,青岛市民的春节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实物消费比重逐步减少,文化、娱乐、旅游等精神消费逐渐增加。往年大多数市民过节都局限于走亲访友、吃吃喝喝,想着过节就得吃好、穿好、喝好;而今更多的消费者却把春节看作是一种文化节日,消费的内容更多的是心情和情绪。因此,节日期间消费市场的层次和结构得以优化。这既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进步。
春节前一个星期,岛城消费市场分外热闹,年货、餐饮、家电、服装,各类商家无不铆足了劲头大搞促销。而为了迎接这个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消费者也分外舍得花钱,据商家介绍,到了农历除夕前三天,岛城的各大超市、商场、百货店甚至菜市场的营业额都纷纷创下新高,利群集团的日销售额达到了7000万元,东部佳世客单店的销售额也创下700万元的新纪录。业内人士分析,消费者之所以慷慨地掏光了“荷包”,是出于“忙年”的传统习俗,为的就是过个充实、富足的好年。
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酒桌、牌桌、电视早已不再是岛城市民春节休闲的“老三样”。旅游观光、灯会庙会、滑雪垂钓、休闲健身等精神方面的消费,在春节的消费结构中呈现大幅上升的态势,成为与实物消费并驾齐驱的假日消费方式。爱动的,到健身房、滑雪场、羽毛球馆一展身手;喜静的,书店、网吧、电影院都是不错的去处;宜动宜静的,则选择旅游景点和庙会;还有小朋友则喜欢去游乐场玩乐。
正月初六,记者在东部书城发现,到书店看书、购书的市民络绎不绝,收银台前更是排起了长队。记者注意到购书的人群中有不少小朋友,或独自或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前来挑选图书。一位家长表示,春节期间陪孩子逛书店,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看书兴趣,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孩子把拿到的压岁钱随意花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据书城销售人员介绍,从初二开始逛书店的人就多起来了,客流量是平时的三四倍。据介绍。春节期间的畅销书除了文艺类、综合类外,主要都是外语类、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等“充电型”的,音像制品方面热卖的也有很多教育类、科普类的。“过文化年”的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同样,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岛城各茶楼、棋牌室、歌厅和音像店的生意特别好。家住四方的董小姐对记者说,她们正月初四同学聚会之后想找一个地方喝茶,结果走了两家都没有房间了。棋牌室、歌厅也大部分被节日聚会的家庭和同学所“占领”。杨先生一家在正月初五这天聚餐后全部拉到歌厅里,他说,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聚餐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吃好喝好,更多的是出于家人团圆、交流的目的,精神上的快乐已经远远高于物质上的需求。
春节的精神性消费还体现在庙会的红火和短信拜年上。今年在汇泉广场举办的新春庙会吸引了众多市民。一些带着老人孩子来赶庙会的市民表示,过年图的就是个年味,过年的感觉在庙会里最容易找到,看文艺表演、民间绝活,品风味小吃、特色年货,春节的文化味就浓浓地散发出来;鸡年拜年短信的发送量相信大多数人都有所体会,这种方式在这个春节成为市民一种主要的拜年方式。业内专家分析,短信拜年之所以日益成为时尚,主要得益于它沟通方便、费用低;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日益普及,而且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支持短信功能,也对手机短信在今年春节的反客为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报记者李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