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老家出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几乎每个电视频道都在播放歌舞节目,我家的电视却在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吕剧传统戏的光碟。十天八日舍不得买一次肉吃的父母,在春节前花了近400元钱买来这台VCD播放机。母亲说是“专门为过年看吕剧的”。在村里转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VCD播放机,很多家也在播放吕剧传统戏。
过年期间只有地方戏能给乡亲们带来快乐!城里人过年可以去影院看电影,去剧院看演出,最起码也是“猫”在家里看电视。在农村,除了个别经济实力强的村庄搞搞舞龙、踩高跷等活动,大部分农民只能通过电视满足文化需求。电视上的文化大餐林林总总,热歌辣舞,说学逗唱,内容不可谓不丰富,可那一个个大款、老板,情哥、甜妹形象,有几个是为农民演的?有几个节目是在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后创作的?
如果把城里人的春节文化食粮比作山珍海味的话,农民的则仅是萝卜白菜。
农民需要的是贴近他们生活、反映他们心声的节目。现代歌舞里找不到知音,很多农民便更看重从乡村走来、充满乡音乡韵的地方戏曲。据笔者了解,无论是离别故土去城里打工的年青人,还是生于斯守于斯的中老年人,几乎都能从地方戏里找到乐趣。但现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地方戏传统剧目多,与时俱进的新戏少。我曾翻过邻居家的地方戏光碟,全是演了一二十年的老戏。有的地方戏为了迎合年青人的口味,放弃盛行民间的丝竹之音而改用电子乐。在内容上减少了农村题材的节目,拉远了与农民的距离。
农民渴望文化年。九亿农民是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农民生活的愈加富裕,他们更加追求文化生活,创作现代歌舞的音乐人,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社会效益的角度,都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农民。而为农民所喜欢的地方戏,其改革不应该舍本逐末,与其取悦难以拉拢的观众群,不如巩固自己的“根据地”—专心致志地为农民演好戏。这是地方戏的出路,也是农民之福。
□王学文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