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2月9日电(记者周之江)“我不知道你现在的境况是否好一些,除了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奉献一份爱心,我们也想为你做点什么。”这是一条从山东省东营市发出的短信,收信人的名字叫徐本禹。
除夕到初一,两天内,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过年的徐本禹
,收到数百条短信祝福。这个22岁的山东小伙是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毕业生,而他更为人所熟知的另一个身份则是:2004年度央视10位“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2003年,徐本禹考取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同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的岩洞小学支教。
狗吊岩村不通电、不通车,同去的7名学生因水土不服,先后返城。同年8月,送走最后一位同学,徐本禹第一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晚上做梦哭了,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这个长着一张国字脸、相貌坚毅的年轻人告诉记者说:“好在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这是一个地处穷乡僻壤的小村落,打个电话、寄封信要走18公里山路到镇上去,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短信成为徐本禹与外界联络的主要方式。
徐本禹说:“那段时间,我自带的一点生活费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加上胃病折磨,吃不下东西,1.76米的个头,一下子瘦到不足100斤。那是非常难熬的一段经历,我开始频繁地与同学、朋友联系,每条短信都要看上无数遍。”
2004年7月,徐本禹转到更为贫穷偏远的大水乡大石村大石小学。因为徐本禹觉得,“那里的孩子更需要帮助,更需要老师”。
此时,徐本禹的事迹已渐渐为人们所知,他的境况也得到了改善。他写信向母校汇报后,华中农业大学捐资8万元用于大石小学建新校舍。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了解此事后作了批示,省和当地政府拨款29万元,帮助建设校舍。记者来到大石村,看见新校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徐本禹说:“我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山东聊城老家过年了。说实话,真是想家呀。尤其是母亲,她身体不好,偏头痛已经有好多年了。不过,我慢慢跟老百姓打成了一片,他们对我非常热情,非常关心。今年的年夜饭,我是在一个学生家里吃的。借放假这几天空闲,我想去几个特别偏远的村民组,走访一下学生家庭,做些调查工作。初六我们会提前开课,这里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我要尽可能地多教一点东西。”
徐本禹不再孤独,很多素不相识的朋友开始关心、帮助他和他的学校、学生。
62岁的马若兰从报上了解到徐本禹的事情后,于2004年11月来到大石小学,呆了一个多月,并用筹措来的资金,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
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说:“从徐本禹来到大石小学至今,已经有500余名学生得到资助,学生也从120名增加到200名。去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到贵州看望徐本禹,并拍了一组照片,发在天涯社区网站,很快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借此机会,我和徐本禹在网站上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关心徐本禹的朋友多是通过这一渠道获知他的手机号码的。”
徐本禹每天都要收到很多短信,不少是素不相识的朋友发来的。他说:“他们与我联系,表示要用各种方式支持贫困儿童上学。华中农大专门成立了资助贵州贫困学生的基金,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
徐本禹随手翻出一条短信:“您好,首先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刚才寄了一批衣物,是小孩的,下午再寄些成人衣服。”
徐本禹一再表示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是太多的好心人感动了我。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坚持不到今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一个人的力量就太单薄了。”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