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水饺吃“银子”
到农村过个年在青岛某中学教书的王先生今年33岁了,已在青岛成家立业,可是,每年春节,他都要携妻将子回老家到即墨普东镇在父母家过年。他认为,除了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思念之外,在农村过年更
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他说,对这种“年味”自己感情太深了。
农村过年有哪些独特之处?回即墨农村老家过年的本报记者记录了当地的新年过法,算是管中窥“俗”。
三十早晨满眼“新桃”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三十一大早,记者走在村里的大街上,发现一夜之间,每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上了春联:“欢度春节,喜庆丰年”、“政通千家福,人和万户春”、“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红彤彤的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年到来的兴奋之情,和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村里贴春联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九。这天中午吃完饭后,主人便把门上已贴了一年的残旧春联揭下来,新一年的大红春联就上了门。这天晚上,一般很少有人串门玩耍,早早睡觉,为年三十晚上的“守岁”攒点觉。
中午正堂供“家谱”
该忙的早就忙完了,年三十上午没什么事了,早晨可以睡个懒觉。
到上午11时左右,每家每户便开始忙活起来。老人取出了每年过年必挂的“家谱”。这张家谱是一张大幅挂画,画的下半部分,是一个大官邸和穿戴官服的人,上半部分是些空格,部分空格里填写了祖上十几代的祖辈姓名。父亲将其必恭必敬地挂上中堂,在按“左莲花右牡丹”的顺序,在其两侧挂两幅花图,桌子上再供奉些饭菜,寄托对先人的怀念。如果家里的儿子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儿子家一般供奉一张财神图。这张“家谱”将在大年初二晚上,“送年”之后摘下来放好,以备来年再挂。
午夜水饺吃“银子”
村里的鞭炮声是在吃饺子前“接灶”时放的。到六七点钟,
伴随着鞭炮声,家人端上了香喷喷的饺子,丰盛的酒菜,开始吃第一顿年夜饭。
第一顿年夜饭不敢放开吃,是因为要为第二顿年夜饭“留肚子”。晚12时开始吃第二顿年夜饭,每家每户还是吃饺子。这顿饺子特别之处在于,饺子的馅有“内容”。一些饺子里面包有红糖、大枣、硬币等物。象征来年生活甜蜜幸福,事业大发。
这几年,过年“钱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6个、8个到现在的16个。数量的增加,是为了使家人都能吃到,图个好彩头。在吃这顿饺子时,家人都默不作声,只是在吃到这些“彩头饺”时,家人会说“我吃到一个糖的”、“我吃到一个枣的”,在吃到硬币时,家人最高兴,齐声贺道:“哇,明年一定赚大钱!”
吃完这顿欢乐的“彩头饺”,儿子要给父母磕头拜年,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话,如果真的感到困得不行,年轻人都去睡了,因为大年初一一大早要出门拜年。但老人却这里忙忙,那里忙忙,有的一宿不睡,说是守岁。记者巩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