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儿 王君夏 一进腊月门儿,就觉着年渐渐近了。其实,只有过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过了小年儿,这年味才真正足起来。如果大年是一支曲儿,小年儿就好比曲的过门儿,如果大年是一场戏,这小年儿可就是序幕了。 头着小年儿,家家就扫完了屋舍
,揭好了对联,磨下了面粉,但等过完小年儿,包大包子,做大馒头。勤快的婆娘,三五成群,赶集上市,扯花衣裳,买胭脂粉儿。也有时兴的小大儿,纤腰丰胸,将头烫成个五颜六色,只看得婆娘们走了神儿,就想自己要是晚出生几年多好!可一回到家,对着自己半大不小的孩子,还是掐破耳朵嘱咐:黑头发就挺好,高低别跟着街上谁谁学,把头烫成个鸟窝!孩子眼光发亮,应承着出去,回来的时候,头上果真就顶了个鸟窝。都过小年了,大人也不再说什么,相互一笑也就过去了。 小年既名辞灶,肯定跟灶神(即灶王)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送灶。民以食为天,灶王在旧时被称为一家之主,但形式上一般为纸制,大小约8K,彩色,上半部分为干支纪年及二十四节气日期,中间为五谷丰登、麒麟送子之类,下角印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即是灶王了。家家户户提前请了灶王,等到腊月二十三,就将灶王请下(实在也就是剪下来),供奉点好吃的东西,还要给灶王嘴里抹上红糖,贿赂一下子,以便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以前条件不好,也有拿地瓜往上抹的。傍晚时分,就将抹了红糖或者其他什么的灶王用火点(老辈人坚持用“发”字)了,算是送灶。灵与不灵,也没有人深究,只好看作一种对来年的美好企盼吧。如今不少地方都用了煤气灶甚至微波炉,是否还需要每年麻烦他老人家,也还真是难说了。 “过了辞灶,老师不教”。到了小年儿,学生也都考完试放假了。一个个如同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到处乱窜。小妮子要买新衣新袄,要买头花发卡,小娃子要买冰糖葫芦,要买踢脚花炮。哼哈得忙坏了爹妈,可也不恼:买,买!过年嘛,是不是?当妈的捎回一堆衣裳,当爹的捎回几串炮仗。忽然小娃子撅着嘴进来,说人家栓柱家的鞭儿,电光的,冒黄烟儿,响起来杠杠地,咱家的是什么?一个个的小豆蚱!当爹的就说,急什么,不是过年还有几天吗?扳着指头一数,也就五天六日了,于是赶紧表态:明天,明天老子给你买,电光的,冒黄烟儿,嘎嘎地还不成? 门也过了,幕也序了,这过大年的好戏也就真的开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