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拱手”到短信 春节拜年悄然变脸 据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一近年关,中国人最忙的事儿就是拜年。 以往,除夕前人们就早已在心里核计好要去拜访的主儿,届时或全家、或三五同事、或只身一人去拜年。年年如此,轻车熟路,台词无非“吉祥如意、
恭喜发财”一类。 1991年起,邮电部开始发行“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印刷精美、祝词火辣到位的贺卡既能传情达意,又能给朋友送去份幸运,再加上价格便宜,中奖率高,于是大伙儿开始忙不迭地跑邮局,寻地址,几十张贺卡寄出后,心里顿时了却一档大事。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话的迅速普及,大多数家庭开始将“打个电话拜个年”视为一种不错的拜年方式。90年代末,网络盛行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子贺卡开始露头角。网上的贺卡品种异常丰富,动画、贺词与音乐可自行随意编配,图文并茂,看起来新颖有趣,而且大多数贺卡站点均属免费服务,一时间颇受欢迎。 到了新世纪,手机当道,短信息拜年一夜之间风行全国。坐在家中,你的手机不时闪电传情:“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心情雪碧!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永远都醒目!”。精彩的拜年段子排着队地通过手机涌入人们眼帘,使祝福变得简单得多,也花哨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