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沈阳晚报》报道,该报记者在沈阳街头随机对青少年进行了“2005年春节怎么过”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96%的被访者对春节“没感觉”,他们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这次街头调查反映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青少年一代中的
影响力已经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不但如此,就连笔者这般韶华早逝的人,对春节的兴致也越来越低。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春节带给人的期待值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难从春节中得到兴致的激发、欲念的满足、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陶冶。
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里,中国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相对匮乏,可以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到了春节,大鱼大肉可劲儿地吃、旱灯社戏敞开了看、烟花爆竹震天地放,可以说,那时的春节从各个方面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的需求,人们也就把所有的期待都积攒到春节。
而如今呢?国人的物质财富和文化生活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得等到春节才能实现的愿望,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年365天的寻常生活。这是社会和文明进步的表现。但同时,这也给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首先,人们不会等到春节时,才对物质文化生活进行“恶补”。其次,春节文化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更没有提供出更多、更先进的物质文化产品来吸引国人;第三,春节逐渐失去了传统特色和民族特色,变得越来越平面化、庸俗化。这一切最终导致国人的心离春节越来越远。
拯救春节文化,应该从大众接受春节的动机,以及春节可以满足大众什么样的期待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不同的人希望通过春节能满足他什么样的物质、文化需求,其次才能分析春节文化本身应从哪些方面吐故纳新,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期待。蒹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