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2月5日专电(记者周芙蓉)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在周而复始的日子里,一些家长也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一些自己的时间自由支配。他们是一如既往地让孩子们不停地学习、学习......上午补了英语、下午又去练琴,或是补习其他科目,有的甚至连晚上的时间也要用上。平时上学就已经让学校功课占
去了绝大部分时间,放假了需要放松放松,然而,许多孩子一放假就又被笼罩在学这、学那的循环里,难以逃脱。心理专家因此指出,让孩子这样学习,只会让他们陷入“学习疲劳”的“陷阱”里,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让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让孩子不停歇地学习易患学习疲劳症
在机关工作的张女士的儿子文文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了,还没放假她就给儿子制订了假期学习计划:上午英语班学习,下午练琴,晚上做作业。本以为放假可以轻松一下的文文看着妈妈的作息表愁眉苦脸地对记者说:“平时功课紧,没有时间玩,为了迎接期末考试,又是加班加点的复习,而今,放假了,却更没了自己的时间。”
面对儿子的不满,张女士也有说不出的苦衷:“我也知道孩子苦、累,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社会上竞争这么激烈,不让他打牢基础,多学一两项特长,今后怎么立足呀。”是的,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父母们似乎也只能这样做了。
然而,心理专家指出,让孩子这样马不停蹄地陷入学习各种知识的“陷阱”中,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患上学习疲劳症,最终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多种因素造成学习疲劳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心理专家何克分析说,学习疲劳症是指一个人长时间连续学习之后,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与心理异常的状态,它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小学生学习疲劳比较普遍。患上学习疲劳症的学生,大多表现为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患上学习疲劳症的原因较多,主要有几个方面。
学习负担过重。这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有的老师在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家长望子成才心切,除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还自行给孩子层层加码,平时多加练习,双休日给孩子报了一个班又一个班,认为孩子学的知识和门类越多越好,孩子不愿意,他们还一相情愿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学习没有一定规矩,忙忙乱乱。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度。晚上开夜车,午睡不睡,一天睡眠不足8小时。在连续学习的过程中,方法不灵活,脑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缺乏学习兴趣。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爱听,作业不爱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劳,更造成心理疲劳,学习无愉快可言。
脑营养不足。脑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必须保证营养,蛋白质、维生素、充足的氧气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摄入了高蛋白,趴在桌子上时间太长,呼吸短浅,氧供应不足,也会使大脑疲劳。
何克说,学习疲劳又分暂时性学习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消除需要花较大力气,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其发展对孩子十分不利。长此以往,学生在学生上最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想多学越学不好,越学不好心情越差,心情越差心理疲劳就越会加剧。
学习疲劳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学习疲劳也是一种心理障碍。何克指出,学习是身心的共同活动,并且主要是心理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既受生理疲劳的影响,又受心理疲劳的影响,且后者影响更大。
在贵阳市一重点中学读书的一张姓同学告诉记者,她在去年考进该校,为了保持前几位的排名,受到老师和同学重视,学习特别刻苦,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她却发现在看书时眼睛模模糊糊,要费很大的劲才能看清字,解习题时也有点集中不了自己的思维,甚至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不知道该干什么。老师经常对她提出批评。她感觉压力很大。
何克指出,不同类型的学生患上心理疲劳后,有不同的反应。稳定型学生,他们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习本身有愉悦快感,学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有所反应,主要表现为眼神无光;上升型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掩盖疲劳,所以,学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不很明显;下降型学生,学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厌烦,怠倦甚至昏昏欲睡;摇摆型学生,学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厌倦、无聊和烦躁。
何克说,心理疲劳不同于生理疲劳,这种疲劳消耗的不是人的体力,而是人的心理能量,它远比生理疲劳更为严重,也更难恢复。心理疲劳不解除,便会导致神经衰弱,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会导致有些学生一学习,就仿佛负着千斤重担,举步维艰,最终导致他们对社会和人生产生冷漠情绪。
减轻负担科学用脑可防学习疲劳
怎样才能防止和迅速消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疲劳,以提高学习效率?
何克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孩子学习当中产生的心理疲劳,家长和学校必须配合,家长要提高对学习规律,特别是用脑卫生的认识,并把有关道理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也明白科学用脑的常识,共同采取可行的措施。
家长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家长要积极配合,不给孩子的学习加码。报名参加各种班,宜少而精,不能让孩子没有休息、娱乐、玩耍的时间。据一些老师介绍,学校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少了,家长反而提意见,怕孩子学不好。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要纠正。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两个问题互相关联。家长们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不论培养学习兴趣,还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都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二是征得老师的帮助,学校配合起来做工作,光靠家长是不行的。
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要像学校安排课间休一样,在做家庭作业中间安排休息。学习多长时间合适,依每个孩子的情况而定,但一定分段学习,间隔10分钟-15分钟。休息也应采取积极方式,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如快步走、深呼吸、做几节体操、扩胸运动等,或者听一支曲子、唱两首歌、朗诵一首诗歌等。总之,让脑子休息,全身放松,多吸氧气。
合理营养,保证睡眠。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结构科学合理,充足的营养是让孩子的大脑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学习能够专时专用,讲求效率,保证充足的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