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突然打来电话,说周末聚一下,他请客。马克是我大学时的室友,后来他考上了我们所在城市最好的大学读研究生。电话里马克的情绪听起来不错,应该是有好事吧。
果然,一见面他就一脸“成就感”,就是费尽周折终成正果的那种。没等我问,他长长地舒了口气,表情复杂地摇
摇头说:“我的论文,发了!”
很显然,我的反应与他的情绪并不合拍,他马上补充道:“这事儿已经折腾我快半年了!”
原来,尽管研究生培养改成了弹性学制,学生可以两年毕业,但是马克所在学校仍沿袭以前的老规矩:研究生阶段必须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
“院里的课可以少上点,毕业论文可以随便点,老师们一般不会为难。可要是该发表的论文发不了,谁都救不了你。所以,对刚入学的同门,师兄师姐们介绍完院里各色典故之后,都会补充一句:‘别忘了,论文发表宜早不宜迟!’
“说得轻巧!你想想,这两年研究生扩招都快赶上本科生人数了,我们学院短短5年已经扩招了10倍。还有老师和在职人员也要为了职称奋斗,都得发论文。学术期刊就那些,每个刊物一期顶多20来篇稿,要发稿,能容易吗?
“说真的,我的导师是院里公认最好的老师。可是带着30多个研究生,他自己的事还忙不过来呢,你好意思去添麻烦吗?
“剩下的就只有自己想招儿了。这学期开头的时候,我发誓一定要尽快发一篇,不然毕业就遥遥无期了。
“首先到资料室把所有刊物的风格熟悉一遍,知己知彼。其中最权威的先排除掉,因为基本上被圈内最知名的几位专家把持着。投稿比较集中,或者当地高校密集的也最好排除,避开激烈竞争,以免费力不讨好。
“剩下的10多个刊物就是主攻方向了。一般都是偏远地方的,像新疆、黑龙江什么的。反正只要公开出版就行。
“接下来就得炮制论文了。论文怎么写大家心中都有数,大多都是‘往巨人的肩膀上站站’,借鉴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至于邮寄,傻子才不一稿多投,千万不用客气。这都是那些‘先行者’的经验之谈。”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抬头看了看马克。很明显,刚开始的“成就感”早已散去。我无法把他的不屑和无奈,与刚考上研究生时的他联系在一起。
“如果文章侥幸被某个编辑看中了,那离发表就只有一步之遥———交钱。”
“交钱?不是还有稿费吗?”
“你说的都是老皇历了。现在给稿费的是凤毛麟角,交各种费的才是主流!寝室一哥们儿,头天听说稿子能用,第二天就去杂志社,人家说要版面费,200元。交完钱还得跟人家说声‘谢谢老师’!你不交,想交的还排着队呢!还有一同学,贷款上的学,人家要1000元,谁让他的稿子长呢,还不是一分不差交了。
“离学校规定的时间还剩两三个月,眼看着寝室其他人论文都发了,我寄出的几十封信还是没一个有回音。那些天我见人就问‘你发了吗,怎么发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想发财想疯了呢!”马克一脸苦笑。
“那天,一位小师妹给支了个招儿:找中介。原来,校园里的墙上经常有人贴小广告,为学术期刊联系客户,发增刊不成问题。当然,四五百元钱是少不了的。她就是这么弄了一篇。我当时就想,‘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万一不行还真得请小师妹帮忙找个中介。是不太光彩,好歹能毕业不是?
“守株待兔不行,还得主动出击。于是挨个儿打电话,问稿子收到了吗,能用吗?好不容易东北一个杂志说稿子还行,可惜联系迟了:跟另一篇稿子撞题了,人家那位抢先交了版面费!
“就在我快绝望的时候,另一家杂志给我发来一封信,说稿子能用,不过‘杂志社经营困难,发稿将在订刊者中优先考虑’。还附上了汇款地址。
“200元钱,我毫不犹豫当天就寄了,只要有机会发表就行。万一上当就自认倒霉吧,横竖不就200元钱吗?还好,对方收到钱之后很快回信:两个月之后上版。
“两个月时间在焦急中过去了。拿着手中的样刊,我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别的都懒得去想了,反正,半年来压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说完,马克又长长地舒了口气。
(李程)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