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教育部”突然发函给部分台湾大专院校,要求校名有“中国”、“中华”字样的大学必须限期答复“如何进行正名改革”。
此次遭殃的共有9所院校,包括“中国文化大学”、“中国医药大学”、“中华大学”、“中国海事商业专科学校”、“中华技
术学院”和“中国技术学院”等。
校长们纷纷抗议当局用粗暴方式搞政治。“中国医药大学”的负责人说,学校本来就是以研究中医为主,才会叫这个名,如果改成“台湾医药大学”,那就太奇怪了。“中国文化大学”校长李天任也说:“我们大学的创办宗旨就是当‘华学的复兴基地’,取名‘中国文化大学’有深层含义,绝非教育部门勒令就可以更改的。”
陈水扁上台后,不仅在政治领域内大肆宣扬“去中国化”,在教育领域也大搞“文化台独”:刻意采用所谓“通用拼音”,取代原先惯用的汉语拼音;推行所谓“本土化教育”,在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专设“乡土语言”课程;炮制了新编《认识台湾》一书,从头到尾不见“中国人”与“中华民族”等字样,而是大谈葡萄牙人“发现”台湾的历史;鼓吹台湾自古就是“无主之岛”。进入第二任期后,陈水扁“去中国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4年12月5日,李登辉组织了一场推动“台湾正名”的大游行。陈水扁担心被抢去选票,赶着在当天上午宣布,要把台湾“驻外机构”都改名为“台湾代表处”,同时在两年时间内把“国营事业”的“中国”字样去掉。晚上,他又在民进党中央党部叫嚣说:“台湾是‘中华民国’最有力、最美丽的简称。”
今年1月中旬,一份题为“务实推动正名,彰显台湾主体性”的专案报告曝光。报告中提到,需要“正名”的领域涵盖法规条约、“国营事业”、“驻外馆处”、台当局“中央政府机关”、财团法人、学校等12项,其中凡有“中华”、“中国”字眼的都将“正名”为“台湾”。台当局提出的整体原则为:以“台湾”称呼台湾当局,以“中国”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如需使用正式“国名”,则以“中华民国”称呼,并视情形以括号加注“台湾”。至于英文名称,应优先以“Taiwan”、“Taiwan(ROC)”(ROC是“中华民国”的英文缩写)或“ROC(Taiwan)”等方式称呼。台湾“中国石油公司”评估,如改名,企业将至少损失21亿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
岛内各界评论说,在当局操纵下,台湾部分人“逢中必反”:只要与“中国”两字沾边的,就得改掉。目前全省各地都有带“中”字的路名,如中正路、中山路、中华路等,而且大都是主要干道。这些路未来都有可能换名字。“台独”分子甚至提议,凡人名中带“中”字的,也要改。泛蓝“立委”李庆华调侃说,“怎么能‘庆祝中华’呢?我应该改名了”。他同时反问道,陈水扁的儿子陈致中,是否应该先改为“陈致台”呢?
台湾《中央日报》还发表了一篇题为《阿Q党》的文章。文章说:“一旦‘去中国’或‘去中华’成了一种风尚,就是一种无形的文字狱……所谓‘中华何罪,怀璧其罪’,那才是台湾的悲哀。”再看看台湾社会,真的能彻底“去中国化”吗?吃中餐、讲中文、看中医,谁的生活都和“中国”脱不了干系,就连陈水扁也不例外。
特约记者 赵声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