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月26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 庞为)
去年10月,由18岁的中学生李童创办的青少年性心理咨询电话“一童热线”在吉林省长春市开通了。两个多月过去了,“一童热线”正在以日接几十个电话的表现证实着其生命力。“一童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和深刻反思。一些人对此表示热烈支持,也有人认为李童简
直是在胡闹,还有人担心未谙世事的小青年能否承担起青少年性教育“导师”的重担?
不满青少年性教育现状 “另类少年”开办“一童热线”
在一些人眼里,李童算是个“另类”。他从小喜欢写作,为了体验生活,还去酒吧免费当服务员。他“惊世骇俗”地开办了“一童热线”,还主动退学回家,一边打理这条热线,一边自学高中课程。
去年10月23日,李童用自家的住宅电话开通了“一童热线”,免费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咨询。李童说:“我平时喜欢写作,以前在酒吧体验生活的时候,我感觉周围的青少年同居的现象特别多,面对这些同龄人的做法,我觉得这是现今性教育的悲哀;去年10月,长春举办了一次性文化展,我去参观时发现青少年几乎没有,而我当时被许多人投以‘另类’的眼光;我有一个要好的朋友,高二时和一个女生发生了性关系,后来终日闷闷不乐,沉浸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好多事情让我再也坐不住了。”
李童说,现在的学校性教育滞后是在误导学生,自欺欺人,是导致少女怀孕、儿童拨打色情声讯台、未成年人登录黄色网站等一系列不良社会现象的根源。青少年对性知识有渴求,但通过学校教育又无法获得,所以他要开办青春期性心理咨询热线。
“保证书”感化了母亲 几十名大学生成为热线志愿者
现在李童独自居住在姨妈借给他的一处房子里,每天既要自学高中课程,又要忙于接听热线。开办以来,“一童热线”日最高量接到过30多个电话。通过这条敏感的“热线”,许多青少年大胆地与李童谈论着“性”的话题。而制作宣传海报及电话费用等日常开销,则来自他平时给一些刊物写稿子的稿费。
对于“一童热线”,李童的母亲于彩霞也经历了从反对到支持的一个转变过程。“我和他父亲平时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一心就希望供李童读好书。刚得知他要开办这个热线的时候,我是极力反对的。因为我觉得这毕竟是大人应该做的事情。但我多次和他交谈,他的态度都特别坚决,还写下保证书给我。我觉得孩子说得很有道理,他就是想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他还说有很多人表示了对他的支持,在这个时候,我的想法也开始转变了。”于彩霞说。
在“保证书”里,李童写道:“妈妈,我知道我做的这个敏感的热线可能会让很多人不理解,可是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一定要站在我这一边。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无助极了。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点事情。妈妈,现在的孩子和你们那代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性无知’这方面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我觉得我有义务以一个正在青春期里成长的青少年的身份站出来呼吁,我知道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不只我一个,我只是早他们一步而已,我觉得我做的这件事既光荣又有意义。”
现在,有几十名大学生志愿者在默默地支持李童。长春师范学院的寇保平是其中的一名,如今他经常帮助李童做一些宣传热线的日常工作。寇保平说:“李童开办热线的做法对全社会都是一种呼吁,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共鸣,作为一个18岁的中学生他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和其他志愿者希望能给他一些帮助。”
社会各方褒贬不一 “一童热线”是创举还是胡闹?
面对“一童热线”的出现,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一个没有性经历甚至是连恋爱都没有谈过的中学生,在公开场合谈论性知识是极其荒唐的,甚至是一种危险的行为。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教授说:“谈性是需要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作为普通的心理医生上岗亦需要一系列资格认证,而我认为‘一童热线’根本不具备称之为性心理咨询热线的资格。性心理咨询热线与普通的聊天是不一样的,是要负责任的。如果李童由于自身掌握知识的不足或错误而在某些问题的解释上出差错,那将会误导别人,不但不能使人从困惑中解脱出来,还有可能对‘咨客’产生危险的影响。”他进一步说:“诚然,我们国家的性教育还是比较滞后的,但性是个严肃的话题,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不能像谈电视剧一样谈性,不能拿性说事。”
也有专家认为李童的做法是一种创举。中国性学会宣传教育部副部长晏武增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目前我们国家性教育的现状还比较滞后,有些老师自己本身就似懂非懂,缺乏专业知识,性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更是欠缺。在学校的卫生课上,老师通常都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本,而不是用科学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从性科学普及的角度来看,李童这个中学生的做法是一项创举。作为青少年,他更容易与同龄人互相沟通。在长春我曾与他交流过,最起码这个孩子能用自己在书上学到的、掌握的知识来教育别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虽然他没有性经历,但他只是针对青少年开办的热线,因此没有什么问题。通过交流我觉得他掌握了一定的性知识,我认为他有这个能力。在热线中,虽然他可能不是用一些专业术语,而是采用诸如打比方的方式,但还是可以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