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申请发明专利,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发明创造,原来属于现在教育重要内容的有益探析,却被许多家长理解为“不务正业”。在近期“浙江省有关中学生发明现状的调查”中显示,许多家长纷纷表示,搞小发明与文化课学习有矛盾,学习才是第一,中高考才是关键,学习的功利倾向溢于言表。
然而这样的传统死板的只讲究文化学习,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近几年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谈论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理能力和民主意识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从以往的教育来看,中国学生的刻苦、勤奋和基础知识的扎实而著称,但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试能力不足也不容回避。一头扎进书海中,以高考为最终极目标,不闻窗外之事,以至流传起一个考上清华的同学不知道马拉多纳,没有听说乔丹之类的希奇事情。在现实中,惟有好的学习成绩才是人才的标准,才是家长炫耀的资本,才是教师眼里的乖小孩。但是随着社会价值追求的多元性,以及现实成功人事的经历研究,“第十名现象”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但是,在家长的观念里,有好成绩,考好学校,这样功利性学习取向始终影响着学生,约束着教育改革。
学习的功利更是以培养“听话”、“乖巧”、“顺从”为主要特征。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如果一向“顺从”和“服从”,而缺乏自我独立的人格,无异于培养“奴才”,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相关甚远。
学习功利的危害虽不是一时所能估量出的,但是从整体的社会发展而言,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困境。幸而,目前教育的改革开始进入试验之中,但愿这次规范空前的教育改革,能让民主、自主和创新的教育理念扎根现实,逐渐成为中国主流的教育文化。
(林龙)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