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市郊卫星城而言,进入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时期,市区建筑面貌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洗礼。    处于城市化快速扩展期的卫星城,好像一
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然而,在祖国大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运动”中,建筑同质化的倾向日趋严重。规划设计师们的图纸,正在把许多新生的城市变成一个模样。许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同感,当我们乘飞机从这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似乎只是时间的流逝,而这些城市的面孔是一样的———可怕的城市化洗礼。    当人们喜新厌旧的躁动心态尘埃落定之时,环顾周边生存的环境,怀旧情感油然而生。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在寻找城市的根。
   这时候许多人会发问———“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新来建设?”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发问。它让我们不由得要思索:该怎样把握历史给予我们的城市化机会。
   今日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口儿。大大小小的城市的重建与扩容,为城市复兴与发展提供了时机,更为房地产开发商及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无限商机。然而,在大拆大建一通后,以艺术家、文化学者为首的一批人率先发现一个问题:一方面城市面貌高度趋同,另一方面城市找寻不到历史的痕迹了。一旦消弭了个性与文化历史,人类栖息的千篇一律的城市会变得多么令人生厌啊!而且,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名义下,各城市不仅丧失了个性和特征,城市的竞争力也在削弱。
   旧建筑的价值
   在城市面貌塑造上,欧美人显然比我们早觉悟。看看欧洲那些古旧的城市———罗马、威尼斯、慕尼黑,至今它们都散发着经久的魅力,那些古老的建筑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这些城市之所以能保留住大量旧建筑,与城市规划者的睿智、开发商的节制、建筑设计师与居民的意识分不开。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告诉我们: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历史的记忆。
   好在,情况还不是那么糟糕。我市的卫星城市,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还刚刚开始,此时觉悟为时不晚。他们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开始国内外公开招标,寻找最杰出的设计大师担纲规划设计,这些设计师正把保护旧建筑的意识传染给更多的开发商。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开发商们也逐渐认同保留一些旧建筑符号为项目带来的文化附加值。譬如,胶州市和即墨市等历史悠久的古城,在规划设计中,为保留一处有价值的古建筑,宁肯将规划中路过此处的笔直的大路拐个弯,宁肯少盖几栋楼、多花几笔钱,也要把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整修保留好。这就是远见,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水平。然而就是这些古旧建筑,钩沉起新建社区楼盘的文化支点和吸引市场眼球的亮点。由此可见,有魅力的旧建筑也是不错的项目卖点。
   新与旧的和谐共荣
   在新的城市化建设中,让旧的建筑和新的建筑和谐共荣,是政府、设计师和开发商应该深思的问题。
   去年9月19日,建筑双年展期间,北京798工厂“时代空间”内,由新加坡新安建筑事务所与北京名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04国际建筑师沙龙”如期举办,沙龙主题“我们同时拥有新和旧”,更将这一有着深刻意义的问题予以深化。远道而来的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伯纳德·屈米先生公布了去年受主办方之邀为798工厂设计的改造方案———一个别具匠心的方案:在整体建筑上高出25米的空间建新的群楼,对原建筑予以保留。该设计方案集中体现了让城市“同时拥有新和旧”的宗旨。在其看来,新旧建筑应该在同一城市中有机衔接、和平共处。798工厂内多处有着明显的历史标识的空间让他非常感兴趣,以至于喊出“798万岁!”的口号。
   地产界名企业家张宝全认为屈米的方案非常具有想像力,并对其建筑价值观表示认同。他说:“在经济社会中我们更关注经济意义,但是城市真正的魅力还是在于文化和历史。屈米先生最后讲了798万岁,我觉得并不是这些工厂和厂房万岁,是沉淀在这块土地上的建筑历史、建筑文化万岁,这在今天乃至未来都是有价值的东西。”
   开发商是商人,商人逐利。所以,单纯让开发商树立保护旧建筑的意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给予切实的支持,比如政府给予保留旧建筑的企业一定补偿和政策,一个关注城市竞争力的政府应该知道怎么去做。本报记者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