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5日专电(记者刘敏慧)在经过两年的"井喷"行情后,2004年我国汽车市场开始一个180度的大掉头,车市增速放缓,车价节节回落。2005年汽车业将驶向何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最新完成的研究报告认为,我国汽车市场已从超高增幅的阶段进入一个平稳增长的阶段,产销有望保持在15%左右增长速
度,降价仍将是今年车市的主旋律。
报告显示,自2004年4月份国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起,我国汽车市场行情急转直下,生产和消费出现明显回落的态势,汽车库存开始增加,各企业产量被迫向下调整,汽车制造业整体利润已进入负增长,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了7.9%,为六年来首次下降。
价格方面,2004年一直是降价年。据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1-12月份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持续走低。国产客货汽车价格比年初下降2.97%。其中载客、载货汽车价格与年初相比,降幅分别为4.67%和1.59%。载客汽车中轿车类价格降幅较深,累计降幅达7.48%,其中轿车、越野车、微型客车分别比年初下降8.23%、3.07%和8.28%。轿车监测品种中,爱丽舍SX、桑塔纳GLi、夏利骏雅7101A、宝来1.8、赛欧SL、捷达CiX等车型受升级换代影响大幅降价,降幅分别达到15.41%、14.71%、12.82%、10.43%、10.29%和10.29%,其余大部分品种降幅均在6%以上。产能过剩主导价格回落
报告分析,引致2004年汽车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的增长,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库存上升,推动汽车价格下降。据统计,前11个月,全国累计生产汽车466.58万辆,销售汽车458.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3%和16.81%,但产销率降为98.23%,比年初下降约3%。在供给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需求增长从5、6月份开始逐步放缓,导致产销率下降,库存上升。上半年我国轿车库存约12万辆,目前轿车企业库存仍在10万辆以上,加上经销商的销售库存,总库存量接近40万辆。
二是汽车生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单位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同时,随着新车型增多,市场竞争加剧,主动降价成为汽车企业新老车型过渡和抢占市场份额的营销策略。目前,国内几大汽车生产企业,已逐步形成高中低全系列车型体系。几大优势集团根据市场销售及同档竞争的情况,为合理安排各档次车型价格水平,经常采取主动降价行为,不仅为新车上市留出价格空间,还可以相应提高了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是个人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消费主体,消费者对产品选择日益理性化,使得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手段。目前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市场已由集团购买转向个人购买为主,个人购买比例上升到约70%,个别城市已达到80%以上。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价格高低仍是影响其是否购买的主要因素。
四是进口车价格下降打压了整个车价。2004年,受关税和进口配额许可证下调的影响,进口汽车价格连续下降。随着国内轿车供应量和品种的不断增加,进口汽车的需求空间受到挤压,市场份额减少,造成其价格不断下滑。这种比价效应进而促进整体车价的下降。降价仍是主旋律
发改委有关专家分析,考虑到行业投资增速过快,产能高速增加,汽车市场面临的供需失衡在2005年有可能加剧,从而导致汽车价格下降。
据统计,2003年到2007年5年时间内,各地规划或者设想要投资的汽车行业金额达2000多亿元,将新增产能600多万辆,到2007年,全国汽车总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1200万辆。2004年,众多国际知名汽车集团如大众、通用、丰田、本田、雪铁龙、雷诺等不但没有因市场暂时状况改变在华长期战略,反而继续追加在华投资数额,以期扩大市场份额。预计2005年汽车供给增长有望大于需求增长10%以上,供大于求的态势将尤为突出,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也将随之不断下降。
与厂家的热情相反,受银行紧缩信贷、油价高企及城市交通拥塞等汽车消费的其他外部环境影响,2005年的汽车销量增幅将可能回落到15%-20%的平稳增长水平。为了促进汽车的消费,厂商可能会继续采取降价策略。
此外,不容否认的是,我国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还高于其他多数行业,存在较大降价空间。再加上随着我国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使得降价成为可能。据汽车工业协会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平均利润率为8.15%,高于国内的其它多数行业。其中,一汽、上汽、东风三大集团利润率约为9.4%,而轿车企业中上海通用和北京现代的利润率都在22%左右,远远高于国际市场3%-5%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显然国内市场价格还存在着较大的下降空间,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降价空间更大。
专家分析,由于汽车关税将在2006年7月调整到位,统一下降到25%,进口车的配额壁垒将被彻底清除,进口汽车供给数量有望大幅增加,价格也将出现一定幅度下降,必然对国产汽车价格产生一定的降价压力。
综上所述,2005年汽车市场产销有望保持在15%左右增长速度,市场逐渐进入真正的竞争时代,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尽管厂商面临钢材、橡胶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但竞争最有力的对策还是降价。尤其中高档车大幅降价的可能性最大。2005年20万元以上的市场将增加皇冠、凯迪拉克、奔驰C级、E级等车型,本来就相对狭小的中高档车市场竞争会更加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