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从市国资委了解到,去年我市把推进国企改革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与增强、放大国有经济控制力有机结合起来,与转换经营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合理安置职工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中规范改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我市
的国企改革取得七大进展。
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更加清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得到优化。截至2004年底,按照市属工交527户企业总数计算,累计改制退出398户,改退率为75.5%,国有资本总量已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资本总量的41%,国有资本在逐年降低的同时,加快向大企业聚集,全市十大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769亿元,占全市的30%,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3%;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比重的36%;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全市的49%和43%。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战线实现有序收缩,布局趋向合理。目前,国有企业已从过去从事的195个竞争性行业减少到142个。
大企业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在实现产权多元化方面取得进展。国风药业、黄海制药等企业按“增量重组,引入战略投资伙伴扩股增资,同步实施国有股权退出”的改革方式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企业扩股资金达到4.1亿元,政府收回国有股权转让收益1.6亿元;捷能汽轮机有限公司等企业按照“保留部分国有股、职工和经营层买断其余股权”的模式进行改制,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企业效益大增;铸造机械集团公司等困难企业的改革,通过多种政策并用,统筹兼顾,区别对待,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又盘活资产、使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走出了国有困难企业改革的新路子。
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退出步伐加快。去年,绝大多数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的企业基本由工厂制完成了公司制改造,进入了产权制度改革阶段。一年来,全市共有132户企业进入改制退出程序,一批整体改制企业正在茁壮成长。在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方面,我市通过建立“快速通道”,加快了困难企业分流安置职工步伐。目前,已有30户企业通过“快速通道”分流安置职工1.2万人,降低安置成本近千万元。
对资产经营公司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推进。去年以来,各资产经营公司、市直企业集团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发展稳定双线推进、突出优势分块发展、整体退出引资重组、增量重组、母子结构”等多种方式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目前多数改革方案已经进入论证阶段。
“三个平台”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按照“汇聚职能、集中决策、分工协作、提高效能”的工作要求,搭建了强有力的推进国企改革的工作平台;在市财政设立专户,筹集资金,用以支付企业改革成本,搭建起统一的资金平台,平台资金主要依靠利用“困难企业土地拍卖解决一块、变现土地收益提高一块、改变用地性质增加一块、出让部分优势国有股权收回一块”等四条渠道解决,截至目前累计筹集资金14.9亿元,安置职工8.1万人;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国有资产的变现,所得资金用于支付企业改革成本。
严格程序,在改制的实践中不断规范。去年,我市对国企改制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对批准制度、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交易管理、职工利益等多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及时出台了《关于调整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程序的通知》;在市国资委内部实行“一站式”办公,简化和规范工作程序,加强部门之间衔接,实现从简、从快和高效运转;出台了企业改制审计评估工作前置的文件,对拟进行改制企业,依法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既缩短了操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为企业改革方案的选择和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国有产权市场化运作机制,将原来的国有资产“一对一”的协议转让方式,逐渐转变为“一对多”和招、拍、挂等转让方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国有产权公开转让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了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建立督查协调机制,保障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有效落实和推进。为切实推进国企改革,去年我市建立了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派出的各监事会主席、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三个层次的督查工作体系,对各资产经营公司及市直企业集团进行督查,及时反映情况、查找问题、推进工作。(本报记者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