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收了
2004年,我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90.4万亩,比去年减少2.6%;但粮食播种面积541.5万亩,比去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达到232.34万吨,比去年增长4.6%。全市小麦产量97.42万吨,增长4.6%;秋粮总产量134.91万吨,增长4.6%。其中,玉米产
量120.21万吨,增长7.5%;花生产量58万吨,增长2.0%。夏粮单产创五年来新高。
生活消费支出增加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为农民支出增加了底气;消费价格走高迫使农民被动增加生活消费支出。抽样调查,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3353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中,除交通和通讯支出下降外,其余各项支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
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食品支出1298元,比去年增长14.5%。农民在肉、禽、蛋、奶及制品方面人均支出为323元,同比增长24.5%;在外饮食人均为125元,同比增长23.3%。恩格尔系数38.7,比去年略升了0.8。
384万人享受大病统筹
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全面推开,已有384.3万名农民加入,人口覆盖率达89.4%。共筹集资金1.06亿元,报销支付4360多万元,受益人口达64.7万人次,受益率达16.8%。市县两级每年还安排1亿元用于在农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由于青岛市继续对参加大病统筹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每人补助10元钱,并要求各区市按每年每人不低于1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因此只需农民“每天节省三分钱”,就可“健康保障享一年”。
龙头企业“昂”起龙头
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到目前,全市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农产品龙头企业119家,过亿元的34家,过10亿元的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9家,总数排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首位。全市实施粮食示范工程1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04年我市研究开发专用小麦面积88.06万亩、优质玉米85.75万亩、特色甘薯12万亩、优质花生50.7万亩、特色蔬菜11.7万亩、优质茶3万亩等,优势农作物区域面积不断扩大。
我市畜牧业取得了全面发展,进一步强化了畜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导地位。全年肉类总产量75.56万吨,比去年增长6.4%;蛋类总产量37.96万吨,减少6.4%;奶类总产量47.95万吨,增长16.9%。
奶牛规模养殖成为我市畜牧业亮点。年末全市奶牛存栏量13.70万头,比去年增长18.2%;全市牛奶产量38.38万吨,同比增长20.1%。规模养殖和园区养殖,成为拉动全市奶牛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市规模户和非农户生产单位的牛奶产量,占奶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59.6%。
家禽养殖业继续走规模化、小区化、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全年禽肉产量达到40.74万吨,比去年增长3.4%;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53.9%。
招商引资和科技进步成效大
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加大,2004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61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0万美元。全年在研科技项目32项,其中有7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有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市农科院开发的“青研”牌种子系列产品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填补了我市种子界的一项空白。相继开发的黑小麦、特色甘薯、特色杂粮、名优蔬菜等八大系列200多个特色品种打出了“高尔上”品牌,分别参与了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具有了较广泛的知名度。由特色甘薯研发的甘薯冻干(FD)食品及其加工方法获得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银奖,其学科带头人王志良站长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在组织参加全省名茶评比中,我市有12只产品被评为名茶,占全省总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