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最值得浓墨特书的一年。我们都还记得,2004年初,在中央1号文件精神指导下制订的惠农政策30条的出台,曾经引起怎样的喝彩。一年过去,捷报频传,我市农村经济亮点频闪。而最为让人鼓舞的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千元大关,农民们脸上乐开了花———咱农村这日子更有奔头了
扳着指头算笔账
莱西市孙受镇迟家庄村民周传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种一亩地要交350元的税,我家有6亩地,一年就要交2100块钱。去年一下子免了80%的税,每亩地只交20%也就是70元,其他的负担完全没有,这样我去年总共只交了420块钱。从去年开始,要是种粮食的话,每亩地还补贴40元。我有3亩地是用来种粮的,就能享受120元补贴,这在历史上是头一次。”
这个“历史上的头一次”不仅给周传达减轻了负担,还让他看到了种田的美好前景。尽管去年化肥、地膜的价格都涨了,使周传达的实际收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过,他对种菜致富还是充满信心。
他说:“三农政策是对我们的鼓励,让我们觉得国家对我们越来越重视了。按说冬天是农闲季节,有的村子人都出去打工,我们村很少有人出去,都愿意在家搞大棚。去年我家的纯收入是3万多元,比在外面打工强。”
这种信心不是盲目的。周传达说:“我们村的水质、土质很适合种蔬菜,我们又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在胶东地区很有名,蔬菜销路不用愁。”迟家庄村党委书记周江一告诉记者:“市里头对三农政策的执行情况非常重视,经常下来了解,村民们的积极性又这么高,我们不努力办事是不行的。”据介绍,迟家庄村今年还将制订一些措施帮助村民增产增收,比如增加投入、引入蔬菜新品种和新型肥料等等。
说起2004年的收入情况,周江一表示满意,他说:“去年的三农政策好,村民种菜的积极性很高,一年四季都没闲着,连春节也不过了,都在大棚里忙活。现在正是黄瓜上市时节,虽说这一季的黄瓜价格比往年略低,但是由于我们产量大,收入还是增加了。”
“三农”政策宛如春风,为大地带来春天。虽然眼下是隆冬时节,迟家庄村的田间地头依然一片忙碌景象,处处洋溢着春天般的活力。数不清的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远远看去,整个村庄就像笼罩在银海棚浪里。这个有着胶东大棚生产第一村美誉的村子,在“三农”政策的带动下,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据了解,2004年迟家庄村增加了近40个大棚,目前共有大棚1560多个。在全村500户农民中,平均每家有2个棚,有100多户一家有5个大棚,仅一个棚一年就可收入1.7万元。也就是说,光是大棚生产一项,一年就可为全村农民创收1500多万元。迟家庄村的市农村信用社代办员深有感触地说:“去年的农业政策,真正让农民地里刨金,仅我们这个代办点一年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个别乡镇一年的营业额,农民现在手里是真有钱。”
迟家庄村是一个缩影,这里发生的变化,同样也发生在我市其它村庄。透过这些变化,我们看到,农业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
首破5千元大关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看涨
2004年是我市有史以来解决“三农”问题政策力度最大、氛围最浓厚、效果最明显的一年。全市共安排支农资金6.84亿元,减免农业税2.3亿元,发放种粮补贴4412万元。目前,全市农民人均负担农业税及附加41元,比去年减负44元,减负率达到51.8%,超出历史最好水平57.4%。在“三农”政策的带动下,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80元,首次突破5千元大关,比前年增长12.1%,增幅创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为2161元,同比增长9.5%;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为2668元,同比增长15.0%;财产性收入人均为155元,同比增长3.3%;转移性收入人均为97元,同比增长9.8%。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四大因素拉动农民增收
据有关部门介绍,2004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多年来未有的。各项政策的实施,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四大因素:
1、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今年全国范围内降低农业税1个百分点,我市减免农业税的力度更大。黄岛、崂山及城阳三区全部免除农业税,五个县级市的农业税则降了50%。农业税的减免,进一步减轻了我市农民的负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据住户资料反映,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税费支出为45元,同比下降38.8%。其中,农业税人均支出16元,同比下降52.2%;另据调查测算,2004年我市农业税减少2.42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减少税赋50元,影响增收近1个百分点。
2、粮食直补,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农户抽样调查显示,我市农民种粮补贴人均达到6元;另据财政部门提供数据,2004年全市发放粮食直补资金4423万元,亩均14元,农民人均补贴受益达到9.2元。
3、农产品价格攀升,使农民得到实惠。今年以来,我市农副产品价格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农民普遍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市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1823元,同比增长16.9%。其中,来自农业收入人均1355元,同比增长18.7%;来自畜牧业收入人均372元,增长13.1%。据测算,2004年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对青岛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4、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2004年,我市开始全面实施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后顾之忧。据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我市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与前年相比翻了一番,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占85.7%。
村支书访谈 “现在农民都抢着种地了”
安玉标(胶南市泊里镇马家庄村党委书记):
我们村一千五百多号人,两千九百多亩地,主要种小麦、小米、花生,也有将近30个大棚种菜。我们这儿的土地很好,适宜种粮,可是过去没有多少人愿意种,一个原因是嫌税重,每亩地要交70多块钱,还有一个原因是粮食价格低,指着种地赚不了什么钱。2004年农业税一下子免了一半,每亩地只交30元,如果种小麦,还能补贴14元。虽说钱不是很多,但是粮食价格涨了,比如小米,每斤涨3角钱,涨幅算是比较高了。据我们了解,全年全村人均收入大约4600元,比前年涨了8%。
听说今年的农业税还要免,以后种地就不交钱了。现在我们村都抢着种地,地都不够种了。为了分地,有几个村民还差点闹矛盾,我们村干部还得给他们调解。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把地看得这么金贵。前些日子有些开发商找到村里,想要我们的地,还给开了很高的价。我们哪能给他?不能给!(朱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