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涨”声四起 杭州“还湖于民”
2004年11月30日,北京市就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景点调整门票价格举行听证会。6处景点淡旺季门票价格平均上涨了一倍。
2004年12月30日,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张家界武陵源景区门票涨价风波终于有
了定论。武陵源景区门票价格将由158元上调至243元,涨幅高达50%。
厦门鼓浪屿、苏州等全国著名风景点(区)也纷纷传来门票价格将要上涨的消息。
尽管对各地景点涨价表示理解,但杭州市旅游部门仍然坚持“免费公园”制度。2002年,杭州市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刚刚结束,市政府决定对南线景区实行免费开放。这是杭州旅游景点实行门票制度以来,第一次实行免费开放。当时,除了南线景区外,还有沿湖的孤山、俞园纪念馆也实行免费开放。
到2003年4月,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完整西湖将自己的每一寸绿地和每一处景观还给了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全国园林景区门票制度改革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所属的六大博物馆、纪念馆又一次实行免票入内游览。
免却一张门票换回多少收益?
西湖风景区实行“零票制”后,是亏了还是盈了?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有关专家说,西湖不收门票当然“亏”了———每年全市要少掉几千万元的门票收入哩!然而,来杭州旅游的游客却多了许多,游客在景区产生的消费也就相应增加了。一算账,亏的不如游客消费额增的多。随着新西湖免费开放,游客自然而然地会多去一些景点游玩,在杭州逗留的时间相应会延长1天左右,住宿、购物、交通、饮食等花销也就相应增加了不少。景点门票收入的减少,完全通过对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带动,将这部分减少补了回来。
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200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外地来杭游客达到140万人次,游客在杭州平均逗留时间延长为2.8天。酒店的入住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个百分点。其间接待外地游客的旅游收入达14.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1.43%。
西湖南线未取消门票之前,每年的门票收入为600万元。取消门票之后,这里的人气剧增,沿线商铺每年的拍卖总收入达到了700万元。浙江省旅游局市场处负责人表示,以往旅游部门只是单纯地利用西湖的风景资源。环湖免票后,就得转向着眼于对人流量资源的开发利用。
绝大多数的游客也对景区免票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取消景区门票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吸引力,不知不觉中会用省下来的门票钱在景区消费。同样是花钱,但这样更舒心!
只要锅里有何愁碗里无?
从表面上看,景点免票对旅游部门的经济效益有很大打击,但相应带来的游客增加和逗留时间延长,却使同一城市内的餐饮、旅馆、零售等整体行业均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政府也能够由此获取更多的财政收益。就是说,原先小碗里的饭少了,但换回的是整个大锅里的饭多了,再从锅里往碗里补,不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吗?
国际上另外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成功运作也值得借鉴。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带有公益性质的景区景点都实行低价策略。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到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世界著名的法国卢浮宫,门票价格只有8.5欧元;美国则规定所有国家公园门票价格不得超过20美元。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埃及和印度,它们的景点门票价格对本国公民也定得很低。所有这些国家景点的日常支出主要来自国家投入、配套商业运营、发行彩票、社会捐赠四个方面,门票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为有必要地限制客流量,各国也一般不采用门票涨价的办法,而是采取预约、限售门票、限时参观等办法。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政府对博物馆、纪念馆的投入偏低,在财政补贴尚不足以维系这些景点运转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可以考虑设置相关的基金,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赞助、自我发展的方式筹集资金,发展文化事业。
在全国各地景点门票的一片“涨”声中,作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杭州却继续实行“免票制”。“免费西湖”在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上亿元意想不到的综合收益。有人因此称之为:杭州用公园免票制“免”出了大效益。 作者:方列
责任编辑: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