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日本“国东”号运输舰载着海上自卫队队员、军事装备、直升机和救援物资,离开横须贺,前往印尼参加海啸救援行动。
面对空前的灾难,各国无疑都是基于人道立场提
供援助,但显然,各国都意识到,这场救助也将关系到自身未来在亚太及印度洋地区的作用和安全利益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唐璐报道
印度洋海啸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灾难,在国际社会慷慨向受灾国解囊相助的同时,一场围绕救援活动的军事和外交角力也在相关大国之间展开。
美国着眼于在亚洲的军事影响
海啸灾难发生的最初阶段,布什政府曾因所提供的援助太少而被指责为“吝啬”,几天之后美国不仅大幅增加了海啸救援援助额,还向印尼、泰国和斯里兰卡派遣了13000名海陆空人员以及各种型号的飞机和航母。美国防务专家指出,这是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国在亚洲的最大一次作战行动,美国军事人员在亚洲地区很可能会停留至少6个月。他们认为,救援行动将有助于减少一些亚洲国家政府对美国军事意图的怀疑,从而能够得到它们对于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的积极支持。
美国高官曾经多次表示,向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之一印尼提供救援特别符合美国的安全利益。的确,在这场海啸灾难发生之前,很难想象美国航空母舰能够停靠在印尼水域,更不用说美国海军能够与印尼士兵并肩行动。由于美国不断指责印尼的人权的状况,五角大楼一直禁止与印尼进行重要的军事合作,而这场海啸救援却使得两国武装部队首度联手。
美国还有一个特别的举措,这就是在去年底出人意料地组织了一个号称以参与海啸救援为主的国际核心领导集团。不少媒体对美国的动机提出质疑,有舆论指责美国此举是想建立一个凌驾于联合国之上的国际救援核心,更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美国主导的亚洲版北约的一个翻版。
虽然四国核心集团的寿命不到一周,但是它在国际上所引起的反响却并未消失。国际海啸救援核心联盟的核心成员就非常值得玩味。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太平洋大国,也是美国的传统军事盟友,印度虽然不是美国的盟国,但是仅一两年两国之间的军事交流非常频繁,陆军、海军、空军,森林和高寒地带作战,印美之间的军事演习遍布各兵种和各种地形。接连不断的军演使得这些核心成员军方内部之间已经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联合行动机制。正因为如此,有分析家指出,四国核心集团仅仅是在来自欧洲等国的巨大压力之下解散,但实际上是“名亡实存”,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利用海啸救援作为应付未来在亚洲的任何战争危机的联合军事行动的实践机会。
日本“慷慨捐赠”想做亚洲领袖
印度洋地区是日本最重要的海上交通通道,日本历来十分重视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正因为如此,日本在这次海啸救援中出手大方,日本首相小泉在雅加达国际救灾大会上不仅许诺承担5亿美元救援资金,还宣布派出1000人的自卫队挺赴海啸灾区。
日本的许多报章都把日本的“慷慨捐赠”与成为“亚洲领袖”划上等号。《读卖新闻》在报道印度洋海啸大灾害国际筹款大会时便用了十分醒目的标题《联合国主导,日本主演》,报道中三处提及日本是“亚洲领袖”。《读卖新闻》在社论中强调日本是亚洲大国,必须在大灾害负起责任,发挥作用。《产经新闻》引用日本官员的话说,日本是“亚洲的老大哥”,它用图表方式标明自卫队以及各大日本战舰,战机即将活动于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分布图,将救灾与军事挂钩。它指出:“这一派遣将对日本的军事防卫发生巨大影响。因为海陆空三自卫队将借这次救灾首次合而为一,进行统合作战。”
据说,海啸国际筹款大会上,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小泉表示“感谢你的完美支援”之后,曾经有连续10分钟小泉都在与各国首脑的握手中接受感谢。日本政府的确是希望通过海啸救援发挥亚洲领袖作用,但亚洲国家是否接收日本为领袖恐怕还得另说。
印度力图圈定“印度洋势力范围”
对于印度来说,海啸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固然巨大,但它确实也为印度提供了一个显示其作为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大国的良好机会。应该承认,印度抓住了这次机遇,在海啸刚刚发生后的几个小时之内,印度所提供的2300亿美元援助已经送往其重要邻国斯里兰卡,被视为印度洋上最具潜力的海军——印度海军舰艇也在第一时间赶到斯里兰卡参与救援。
与此同时,印度的救援外交也同时展开。当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致电印度外长纳特瓦尔·辛格希望印度能够加入那个四国救援核心集团后,辛格外长迅速征求了政府意见。因此当鲍威尔在一个小时之后再次打来电话时,他已经被告之印度已经开始了在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救援行动。印度驻美国大使森指出,“印度之所以倾向加入核心集团是因为印度是一个具有重要能力的强国,我们有印度洋上最大的一支海军力量……这个洋为什么叫做印度洋缘由很多,但它一直是在印度的势力范围下。”
印度舆论界认为,印度在海啸救援中作为一个“超级地区大国”迅速发挥了自身作用。印度海军舰队副司令指出,“我们已经证明海军作为一个外交工具完全能够支援印度的政治和地缘战略目标。印度现在有十足的理由申请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