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日前在开发区召开了全市大企业集群发展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我市大企业集群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了新形势下加快大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措施。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集群发展是青岛走向国际化、工业化、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主动通过集群的方式,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
期。 产业集群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产业集群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一般地讲,当产业集群形成时,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在最终产品、生产设备、上游供应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会有国际竞争的实力。可以认为,是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判断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市场制度完善的条件下,产业集群将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企业、产业乃至区域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研究表明,在美国,那些特色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其他地区。在意大利,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要比集群外的同类企业表现得更为良好。
显然,产业集群较强的持续竞争力在于其所拥有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将可以获得诸多经济方面的竞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别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将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对于这种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韦伯把它归之为集聚经济,马歇尔强调外部经济的重要性,克鲁格曼认为是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需求交互作用的结果。我国有些学者把它归纳为地域分工、外部经济、合作效率和技术创新与扩散的综合作用。还有的学者认为,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资源的创新性整合能力。
集群化是大企业、品牌企业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最具战略意义的选择,也是一个地区构建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青岛在推进国际化、工业化进程中,要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必须实施集群战略。市委提出努力培育六大产业集群一年多来,全市上下围绕六大产业集群抓招商、抓项目、抓调整,成效明显,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产业吸引力和滚雪球效应。据初步统计,我市几个大企业集群占全市工业比重已达70%以上。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思路抓住了青岛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反映了现代产业的发展和趋势,是我市加快对外开放、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省市,产业集群培育力度都在加大,发展速度在加快。与产业集群起步较早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在产业集群规模、层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一是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不高,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是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不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对较少,高端产品在技术和档次方面竞争力不强,缺少高端技术储备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民营大企业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条的形成和扩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城市竞争,我们必须以更强烈的紧迫感、更快的步伐发展我市大企业集群,努力把青岛的希望和建设大工业基地的目标牢固地建立在大企业集群基础之上。
青岛的产业集群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特点:一是国家级战略项目集中,二是大企业主导格局形成,三是名牌带动效应突出。在这样一种“国字号、大企业、多品牌”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优势,形成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的声势和氛围,走出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路子,推动青岛早日成为全国重点中心城市。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