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今年起,如果初中毕业生被确认孝敬了父母、参加升国旗仪式、平时学习表现不错、善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质疑、能够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成绩与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并控制不良情绪……等都能为中招“挣分”。新年伊始,《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指导意见(试行)》正式在参加课改的试验区推行,是否孝敬父母等诸如此类的内容史无前例地被列入中招成绩范围,由此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引起了一阵强烈的“大地震”,被炒的沸沸扬扬。家长和老师普遍对属于主观判定领域的标准问题如何解决表示质疑。
在这个惹起大争议的问题背后,是一场由国家教育部课改基地金水区领跑的全省课改变革,在长达三年的改革中,课改都有哪些成效?经历了那些变革的尴尬和阵痛?在高考制度未作大的改变的情况下,课改的推行是否能顶住压力突围出去?《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场争议背后的改革阵痛
“到底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如何对孝敬父母做出一个量化标准?社会责任感是什么?怎样评判?如何保证评定结果对所有学生公平?”郑州市刘先生的疑问极具代表性。这个引入中招成绩的举措,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间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一个现实是,受访的大多数家长对一些评定标准普遍存在质疑。
低于零下5度的气温,让郑州感受到了2005年元旦后的寒冷,但是在金水区各中小学感受到的却是一场来自师生甚至家长的争议,这场争议在省会媒体介入后,被炒的沸沸扬扬。引起争议的问题是,河南省32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28万初中毕业生,将面临河南省有史以来的重大中招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要实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机制,今后各学校、各地教育部门都要设立专门的评定委员会,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纳入中招成绩范围,而家长和老师则对新推出的举措表示质疑:属于主观判定领域的标准问题如何解决?
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周玉谦在解释举措推出初衷时说,新出台的考评机制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将以往单以学生卷面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评价标准,改变为关注一个人成长过程的评价标准。这只是课程改革的其中一部大的举动。
周玉谦认为,如果中招的考试模式不变,对学生的评价还是试卷占主导,一些参与改革的老师还会和以前一样很看重升学率,这就会出现以前的“怪现象”:不少老师在平时上课时依旧拿来老教材对照,新教材上没有的课程,教师会按照老教材再给学生补充上。“考试方式不变,会导致学生学着新内容,走着考试老路子的怪事。”
周玉谦坦称,新的评价机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但是其目的是想让孩子们在这些要求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素养,如果只单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评定等级,这就和综合素质评定的初衷相违背了。“改革需要探索也需要适应,在探索中完善,这是改革的大势所趋。”
“金水课改”领跑的教育改革
事实上,引起这场争议的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因,一场由“金水区课改领跑”的历时3年的课程改革。
2001年6月初,国家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启动了一场被称为"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革命"的课程改革。当年,金水区成为全国38个、河南省惟一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成为课程改革大潮的先行者。
2001年8月26日,金水区31所小学一年级的6500多名学生成为我省首批试用新教材的学生,开始了新课程的实验。全体实验教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新编教材的试教,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学习,使教学工作呈现了新的可喜的变化。在全省率先掀起了一场颠覆传统落后教育理念的教育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当年10月,金水区启动“世纪曙光工程”,大举推进课改试验。
谈起三年前的课改启动,金水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周玉谦颇为兴奋。“那是全区老师和学生的骄傲。”现实是,在随后的历次教试验项目中,金水区都被作为“领头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兄弟教育单位参观学习的对象。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军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郑州市金水区的课程改革是我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一个延续,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它的积极意义是无庸置疑的。教育改革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体能力,是将学生从考试机器的框框中挽救出来,这对我国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的作用非常积极。
课改三年之变
一根红色的尼龙绳,穿进去拉出来,很快就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这个中国结是十二生肖,是吉祥物。现在以1元起卖,竞拍开始。”
2004年5月17日上午,金水区纬三路小学五(1)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特别的综合实践课,全班同学向前来观摩的200多名老师和同学推销自己编织的中国结,并现场进行拍卖。“我们要把拍卖的钱捐给患白血病的儿童。”金水区纬三路小学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课改以来,像这样的课程每个年级都有,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
2004年4月中旬,金水区中学教研室组织了一次课改语文优质课比赛活动,郑州市第五十五中学的朱路选参加旁听了这次活动,他回到学校后,写一篇听课心得。这篇心得的核心内容是,这次讲课比赛最大的亮点是:参赛选手自选文章来讲,不再使用课本文章,而选课外文章来讲。选取的每一篇文章都各有特色,有时代感,对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都会产生很好的影响,这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金水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周玉谦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表示,实行课改后,首先是学生用的课本发生了大的变化,以往大段的文字被插图取代,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变了,教授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充分尊重孩子的思想变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成为课改的一个核心思想。
“虽然在分数上表现的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快便凸现出来了。”周玉谦说,不久前,郑州外国语中学的校长向他反馈过,从他们区升到该校的学生,半年左右便表现出了超群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一线教师和专家的评价中,一个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金水区教改在三年的历程中,已经走出了一个崭新的改革之道,“金水课改”成效初现,并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家长的惊喜和担忧
2004年12月24日下午,在郑州市金水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张女士,一下班就匆忙忘家赶,18时10分,她已经回到了家中,12岁的儿子已经在家看动画片了。
“乐乐,今儿个不是平安夜了吗,我带你去吃麦当劳吧。”张女士放下手提包就招呼儿子。
“我一会还写学习呢,我们在家吃吧。”儿子对妈妈的提议并没有感到多少兴奋,这让张女士很是意外。
儿子的变化让张女士很是欣慰,她告诉记者,儿子乐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了,和以前相比,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她举例说,以前儿子最喜欢吃的就是麦当劳,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想吃就会想尽办法让爸妈带他去,而现在,竟然连圣诞节这么好的借口也不去了。
在张女士的记忆中,儿子还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在学习上。“在上3年级以前,他一回家就做作业,得两个小时才能做完,但是现在很少看到他做作业了。”至于原因,她也问过老师,说是现在学校正在进行课改,加上国家要求给学生减负,所以作业也就少多了,一般在学校就可以做完。
“我能感觉出来,儿子现在变的懂事多了,像个小大人,但是学习上的松懈却让人担心。”张女士就这个问题与老师沟通过,也知道儿子所在的学校参与了首批课改,但是对于儿子将来的考学却忧心忡忡。“倡导快乐学习,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我们做家长的当然支持,但是其他地方的学生都没有参与改革,中招、高招考试都没有改革,孩子万一因此受到影响怎么办?”
事实上,张女士的担忧并不是孤例。在几天的走访中《郑州晚报》记者发现,张女士的担忧在学生家长中很有代表性,大家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小学、初中课程和评价机制已经改革了,如果高中阶段不进行课改,经历了课程改革教育的孩子,到了高中能适应吗?高考是否会受到影响?
“高考模式”的突围与期待
先从中小学阶段入手改革,然后随着首批接受课改学生的升级,逐步向高中阶段和高考渗透,这样的模式被有关专家称为,自下而上的改革。一个疑问是,如果先期改革遇阻,那么随后的改革能否顺利实行下去?改革会不会有牺牲品?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军认为,课程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方互动作用。对于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这项难题,应该由教育部门通过改变评价机制来改变,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顺利推行下去。
一个可喜的局面是,伴随着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教育部已经确定了下一步将开始对高中课程,包括高考制度进行全面的变革。刘志军说,从2004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对全国四个省区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我省的高考制度也将在2006年进行全面改革,这是一种趋势,也将最终打消部分学生、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在内的顾虑。“课改是一个优化的改革,不会有牺牲品,只有受益者。”
课改带来的另外一个层面的改革成果是对整个教育传统的颠覆。刘志军说,从近几年发布的文件可以看出,教育部正在逐步的削减自己手中的权力,而下放给基层教育机构,特别是学校,以此来调动学校课改的积极性,使学校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只有学校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使课程改革的一推行下去。由此,推断出来的一个期望是,高考改革的步骤也应该是中央,即教育部门和基层部门,包括学校在内的三方互动,中央现在已经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个值得期待的现实是,随着课改的深入,河南省的各项配套改革,包括“高考模式”在内都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课程改革正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
燎原之势的“课改”运动
课程改革是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2001年,郑州市金水区被定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基地,全省首个走上课改探索之路,三年过去了,“金水课改”已经初见成效,并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河南省于2002年确定了32个省级实验区,2003年确定了49个省辖市级实验区,2004年年又确定了44个试验区,目前河南省共有实验区126个,参加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数达同年级的59%左右,。开始在河南形成燎原之势
纵然课改在金水区的改革还需要做出突破,但其旺盛的生命力已经凸现出来,因此,向更广的范围推行,应经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
周玉谦告诉记者,在金水区课改的基础上,河南省2002年确定了32个省级实验区,2003年确定了49个省辖市级实验区,今年又确定了44个。目前河南省共有实验区126个,参加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数达同年级的59%左右。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河南省教委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2004年10月13日,新华社的一条新闻电稿披露,河南省将建立健全领导议事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研究制定并落实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等相关政策;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人员、教研员和教师不同层次的培训,探索多样化的培训途径和方法,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以校为主的新机制;逐步建立新课程考试评价机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开展专题研究,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
显而易见,课改在河南已经全面铺开。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了一个计划:2005年全省初中、小学的起始年级都进行新课程实验,2006年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7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均要按照明年的中招改革方式参加中招录取。(记者
尹海涛 实习生 马纪朝/文 廖谦/图)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