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正在给学生上课。 |
  2004年12月21日,浙江大学校方证实,著名作家金庸提出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职务。    此前一月,金庸在深圳接受采访时
表示:“我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收了几个博士生,不够好,我现在也不教了,还把院长的官辞了。”    记者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到,金庸作为人文学院院长和古代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其教学方式和学术水平,早已遭到浙大人文学院相关专业的部分教授和学生的批评,其博士生导师的资格评定,也存在着程序上的争议。
   金庸与浙大的“姻缘”
   1998年4月,刚刚从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职务退下来的张浚生回到母校,负责当时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事宜。9月新浙大成立后,领导班子决定向外聘请著名学者出任新组建的21个学院院长,而金庸就是被邀请的第一位。1999年3月,金庸出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
   “查先生是大学问家,只不过他武侠小说家的名头盖过了学问家,我觉得请他来浙大做人文学院院长是最合适的。”张浚生说。
   学生导师谁不够好
   出任院长以后,2000年,金庸获得了浙大博士生导师的资格,直到2003年秋季,才招到首批3名博士生。
   42岁的卢敦基攻读的是在职博士,他在考入金庸门下前就已经是浙江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的王剑是曝光度最高的一名学生,曾被多家媒体称为“侠女”、“小师妹”。相比之下,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朱晓征则一向少与外界接触。
   就是这3名学生,2003年10月,金庸在故乡嘉兴还对当地媒体表示:“他们都是高材生,非常优秀。”然而时隔仅一年,金庸的评价就变成了“不够好”。谈到他们对此事的看法,朱晓征表示:“查先生辞去博士生导师职务,跟我反抗他的教育方式是有关系的。我希望与查先生和解。”
   据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透露,金庸虽然是导师,但极少过问学生们的学业,除了带他们参加过“华山论剑”、“南湖论剑”这样的活动外,师生双方一个学期只见一次面,每次聊上几个钟头,而正规的授课则从来没有过。
   历史系的抵制
   陈新(化名)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4年初听金庸讲座的经历,作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2003级博士生的他,也是至今惟一一次见到自己的院长。
   陈新举了一个例子,金庸说宋代官员和皇帝议事时是坐着的,然而史料很清楚地记载着,官员与皇帝坐着议事这一制度正是在宋代取消的。“作为一个古代史的博导,具备这样的常识是起码的。”
   已退休的浙大历史系教授何忠礼透露,当初浙大给金庸评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时候,他曾参加过主要由历史系老师组成的基层评议。“别人都是三本著作和若干论文厚厚一沓材料,只有金庸是一张空白表格上面写着查良镛三个字。”他和其他老师都拒绝进行这样的评议,表示“由上级领导决定”。最终,金庸仍通过了博导资格。
   耐人寻味的是,目前几乎所有公开报道中,都只提到金庸的招生方向是隋唐史和中西交通史,但事实上金庸的三名博士有两名是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只有一名是中西交通史专业。而历史系甚至拒绝承认金庸在本系带过博士。据《外滩画报》、《文汇报》编辑整理
   关于辞职
   董健(南京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金庸辞职,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整件事本身就是“一场错位”,金庸是一个非常好的武侠小说家,但自从到了浙江大学后,就一直回避这个身份,强调自己是研究历史的,但他在历史学研究领域至今没有写出什么学术研究论文,或在核心刊物发表过什么文章,所以说是错位。
   徐友渔(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金庸有自知之明,值得尊敬。他有名誉感,觉得自己做不了这种事务,就不做了。金庸自己要求辞职,而浙江大学还把他当做金字招牌,拉着他不让辞职。这是整个事件最可悲的地方:别人不好意思了,想退还不行。
   关于“历史学家”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我尊重金庸的文学成就,也非常喜欢看他的武侠小说。但讲到历史学的博士生导师就是另一回事,因为我至今没有看到一篇他发表的研究历史的论文或专著,他所讲的大多是历史常识或一些没有经过学术论证的观点。据我所知,中国史学界没有人认为金庸是一位历史学家。
   金庸带来了什么
   目前,金庸的辞职申请仍然没有被浙大批准。无论如何,金庸近六年的院长生涯到此结束基本已成定局,而对于他的这一段经历以及他给浙大作出的贡献,也有不同的评价。
   张浚生记得,他邀请金庸来浙大之初曾有过约法三章:一是对人文学院学科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意见;二是带博士;三是开讲座。张浚生认为,金庸这三方面都做得很好。浙大人文学院副院长徐岱认为,金庸给浙大带来的财富是无法衡量的,在精神面貌上给浙大带来了很大改变。而金庸一年至少一次的讲座也已成为浙大的品牌之一。
   “金庸的一个问题是,他太希望以历史学者的身份被人们记住,其实就凭他的14部小说,他已经足够不朽了,何必还孜孜不倦地四处奔走追求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