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课改新课标出台,示范性高中代替重点中学,首批师德标兵诞生……2004年教育界的众多热点话题之中哪些将会在今年继续带来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一市民关注的话题,升学周刊顾问专家和记者对此进行
了回顾和展望,并从中提炼出将对今后教育工作产生深远意义的五大教育“亮点”。
从减负到新课标出台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新闻回顾】
“综合素质”是2004年度教育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从学生成长记录册到二期课改新课标,从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减负到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推出,综合素质都是最显著的词语之一。
7月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减负”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有关减负的文件相继出台,如限制作业量、取消期中考试、“考纲”退出历史舞台等。
9月新学期开学后,上海全面推行二期课改,小学起始年级全面实行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将得到切实的减轻。11月,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
【展望】
无论是采取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还是推出成长记录册等手段,强调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都已在各项教育政策中明确体现。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广,这些新动作、新举措将在今年得到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开展。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行动的主要任务是落实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调整课程目标,重构课程结构,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课程管理,严格学校课程计划,科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应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的学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包括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组织集体补课。
课程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教材难度也将得到控制。坚决删减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进一步规范教材选用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干扰教材的正常选用。
2005年,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继续推进以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完善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制度。进一步扩大初中学校优秀毕业生推荐入学的比例,施行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按初中毕业生的比例分配到全市所有初中学校的办法。
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步伐也将扩大。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招生考试等方面的自主权,提高民办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健康格局。
从八号文件到媒体论坛 为未成年人树“魂”立“根”
【新闻回顾】
号召青少年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时代新人,是2004年度教育界的最强音之一。
中央8号文件下发后,上海明确要求:马上行动、重在建设、贴近实际、务求实效。上海以未成年人为本,以提高素质为目标,以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净化社会环境为切入口,以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热潮。同时,上海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展望】
作为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被特别提出,成为教育工作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将得到老师、家长和学生更为广泛的关注。
道德素质培养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两个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教育的比重。上海将设立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资金用于立“魂”树“根”的活动。
各学校还将通过科目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建设,构建学生课外德育教学的体制。此外还将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地区和社会的优秀德育资源和优势,向学生开放学校所有的活动场所。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课外活动的基地和场馆建设,发挥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的基础性作用。
从学校保护到“全面保护” 《条例》为未成年人“护航”
【新闻回顾】
11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条例(草案)》审议历时半年,在三审的同时召开了20多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了包括未成年人在内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条例》对诸多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减负、隐私保护、网吧等,广泛征求意见。条款还吸纳了学生们提出的不得张榜公布成绩名次、建设绿色网吧等诸多建议。
【展望】
这是距离学生最近的话题之一,因为从今年3月1日开始,这些条例即将实施。而对于成人,爱护和帮助学生,不仅仅体现在培养他们的内在素质上,为他们立法,撑开一把保护伞也很有必要。
同时,家庭教育机制也将得到完善,从而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各学校将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将向家长告知学校课程执行计划,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和作业量以及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等,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学校和社会还将分别开设家庭教育课或家长学校,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从心理辅导到健康教育 生命教育大力开展
【新闻回顾】
去年2月,大学生马加爵疯狂锤杀四同学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对此,上海各中小学纷纷开展活动,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中小学生进行指导。
岁末,本市第一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与全市中小学生见面。这门新课程按照《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按照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为中小学生设计了由浅到深216个主题教育,涉及到人体生理、生长发育等8个方面的健康知识内容。
【展望】
从心理辅导到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个体生命,重视人文关怀的精神态度正逐渐融入中小学教育之中,生命教育正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一门全新的《健康教育》课程将从下学期起开始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
从名师典型到师德标兵 树师德促发教师责任心
【新闻回顾】
什么样的老师最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很多人都会回答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老师。第20个教师节前,本市评选出首届12位师德标兵,他们模范遵守教师师德规范,品格高尚,尤其是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方面有突出表现,成为师生的表率;他们满腔热情爱护学生,善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展望】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但一段时间以来,隐性收入、教育方法过于简单、误人子弟……一系列话题为这个高尚的行业笼罩了一层灰色。树立教育典型,评选师德标兵不仅能改变市民对教师的负面看法,还能促发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今年,中小学德育教师和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将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德育教师和高校“两课”教师将被视为与重点学科带头人同等重要来培养和重视,通过网络、电视等远程教育手段促进优质德育资源共享。
(记者李征)
[相关链接]
素质教育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58%的被调查者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德育应放在第一位,学校首先应该是教学生作人,品德和人格更重于知识技能培养。
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反映一些学校为求升学率,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其他一概不管,非常让人担心。26%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德育方面学校应该教,但还要以提高学习成绩为重,他们说:“学习好,说明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哪儿有时间去学坏,所以就得抓孩子的学习。”资料表明,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班干部、学习尖子也成为罪犯,这说明学习成绩好就代表学生各方面都没问题的思想,掩盖了孩子很多潜在的不良倾向。
调查表明,7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强化法制教育,孩子必须在学校学到法律法规方面的系统知识,接受法律法规教育,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让青少年从小知法,懂得自爱、自律,敢于维权护法,将来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尚烨)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