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疆域无边无际,但如果没有智慧的引领,越雄奇的想象越难以找到落脚点。我市石化产业集群从设想产生、蓝图构建到羽翼渐丰,恰恰印证了这一点———骄人的成果,来自于雄奇想象与过人智慧的完美结合。
业内人士知道,石化产业技术密集、产品附加值高,其产业的“触须
”可绵延至石油、石油制品、高有机化学原料、无机化学原料、树脂、化学纤维等极其广阔的领域,对区域经济形成的牵引力十分强大。我市提出加快建设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将石化产业集群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设想之所以形成,一方面正是因为石化产业的诱人前景催动我市激情迸发;另一方面,则是我市对自身现状进行反复考量后的理性抉择。
历史上的积淀和近年来的加速发展,使我市石化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在某些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例如,去年2月成功实现债转股的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公司,以原油加工为主,生产30多个种类的石化产品,拥有20余套炼油、化工装置,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多万吨,固定资产近30亿元,是中石化集团重要的原油加工基地之一。青岛凯联集团作为我市化工行业的龙头,已经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电子产品新材料等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其中,主导产品碳酸钡、碳酸锶的表现尤为可圈可点,出口量均已占到世界贸易量的30%以上。此外,我市还是国内主要的硅胶生产和出口基地,年出口量占到全国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我市不仅有着打造石化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还有着促使石化产业集群快速成长的优越环境。
如今,几乎每一位到过青岛西海岸的石化行业专家,都会为这里的理想环境击节称叹。的确,经过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的悉心培育,西海岸已成为石化产业最为肥沃的成长土壤。这里的黄岛原油码头,已是我国重要的原油中转码头;这里的青岛港液体化工码头,于前年6月开工建设,建成后能够满足50多个化工品种的接卸、储存需要,可满足目前国内外最大化工船舶全天候靠泊作业;这里的前湾港,承担着青岛港煤、油、矿、集装箱四大骨干货种的吞吐任务,目前已拥有80余条国际航线;这里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不仅能够给石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并可同时提供向内陆无限延伸的腹地资源。
良好的基础加上优越的软环境,使我市石化产业集群的打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就是具备强大的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和关联效应的石化大项目。在夯实并拓展我市石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大力营造石化产业成长的理想环境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投入极大的精力,放眼国内外,全力“借东风”———吸引石化大项目落户青岛。
2004年3月,作为我市石化工业重大项目的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青岛芳烃工程项目,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这一项目由全球芳烃生产最具竞争力的LG芳烃有限公司与青岛凯联集团青岛红星化工公司共同投资,是我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生产性项目。该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预计2006年6月前竣工投产,将主要生产国内市场需求巨大的对二甲苯、苯和甲苯等芳烃类产品,可为我市发展以芳烃为原料的石化产品提供丰富的资源,并且带动下游产品的开发,是我市建设石化基地、发展石化产业集群的重要龙头项目。
假如说,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青岛芳烃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意味着我市在石化产业集群的建设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那么,2004年11月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公司的成立,则意味着我市在石化产业集群的建设上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该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青岛大炼油项目建设进入加快发展轨道,同时使我市建设石化产业集群的蓝图骤然清晰。按照计划,大炼油项目的一期工程将于2006年底机械竣工,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进口原油1000万吨、生产成品油766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230多亿元,产品品质和质量将全部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将为我市打造石化产业集群发挥关键作用的大炼油项目,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在这里,我们不妨简单回溯一下该项目水落石出的重要历程———1992年,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和韩国双龙精油株式会社经过考察后,向中方表达了积极合作的愿望。同年10月,中、韩、沙特三国五方签署关于合资建设炼油厂的意向书。随后,当时的山东省计委向国家计委报送“中外合资青岛炼油厂项目建议书”,并且得到批复。后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该项目暂缓实施。2001年2月,中石化、山东省和青岛市三方重新审视炼油工业发展环境,签订了“关于青岛大炼油项目合作意向书”,大炼油项目重新浮出水面。此后,三方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准。2004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三方上报的可行性报告,随后有了当年11月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公司的成立。
在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公司的成立仪式上,中石化集团负责人充满激情地介绍,青岛大炼油项目按照21世纪炼化厂的概念进行设计,具有规模经济、技术先进、环保领先的鲜明特征。该项目从原料处理、加工到产品精制,均采用先进的加氢工艺技术;工艺装置和系统工程均采用集成化的节能技术,有效降低能耗。项目建成投产后,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环保指标、公用工程消耗等各方面,均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各项环保指标上,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综合利用和控制污染水平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大、产业链长、拉动作用强,这正是我市引进的石化大项目的显著特点。以这样的大项目为核心,日后在我市必将形成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石化一体的世界级石化基地,并将迅速带动下游众多的产业链,从而最终在我市呈现一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美丽形态。
实际上,早在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青岛芳烃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和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公司成立之前,处于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国内外石化企业,有的“闻风而动”,准备从我市石化产业集群这一超级“富矿”中挖金掘银;有的“先知先觉”,凭借超前眼光在青岛投资石化产业并已结出累累硕果。
在我市打造石化产业集群的“重地”———西海岸,有曾是山东省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韩资企业青岛高合化纤有限公司,目前总投资已达2.2亿美元,年产聚酯切片14万吨、涤纶原丝5万吨;有青岛中泰集团与法国罗地亚集团投资4800万美元合资兴建的青岛中达化纤有限公司,目前年生产锦纶产品能力达1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锦纶生产企业之一;有由大庆石油管理局和中国(香港)石油有限公司投资2983.34万美元成立的庆昕塑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还有邦源纺织、SK化工、积水树脂、齐华润等一大批骨干石化项目。据开发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而今,一个从原油储运、聚酯切片、化纤、纺织、碳素复合材到包装、薄膜、农业支架等行业的相当完整的产业链条,已经在西海岸形成。
此外,青岛凯联集团早在前年就从石化下游产品做起,积极推动后加工产业链项目,以尽快融入青岛大炼油项目和石化基地的建设。2003年年初,凯联集团选定丙烯下游产品10万吨苯酚/丙酮、8万吨双酚A等作为先期启动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销售收入可以达到3.2亿美元,利税达7300万美元。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公司则快马加鞭,先后建成投产30多个技改项目,新建两条输送能力达到800万吨的原油输油管线。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后,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厂将在对300万吨/年炼油装置实施配套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周边市场,在我市加快建设石化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雄奇想象与过人智慧的完美结合,正使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使青岛石化产业集群羽翼渐丰。
本报记者林刚